张学君

作品数:17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主题:川剧清代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艺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自然科学史研究》《盐业史研究》《文史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崔光丽的川剧舞台艺术特色——从《情探》的创新说起
《文史杂志》2016年第3期78-81,共4页张学君 
近年举办的纪念川剧旦角泰斗阳友鹤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演出活动中,省川剧研究院的梅花奖得主崔光丽在“阳派川剧传承人暨川剧名家演唱会”上演唱了《刁窗》片段;随后,
关键词:川剧 《情探》 艺术特色 创新 舞台 演出活动 演唱会 阳友鹤 
兴盛与衰退——先秦、秦汉时期华夏工商文化的历史命运
《文史杂志》2015年第4期72-79,共8页张学君 
先秦到秦汉时期,华夏工商文化经历了发轫、兴盛到衰退的复杂历史变化。早期华夏社会分工导致工商文化发轫,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因井田制崩溃、诸侯争霸和战乱后经济恢复等原因,工商文化进入兴盛期;同时围绕着"重农抑商"观念及其制度...
关键词:工商文化 重商 抑商观念 盐铁官营 禁榷制度 
评蓝光临先生新编川剧传奇《李白梦》
《文史杂志》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张学君 
笔者早知蓝光临先生不仅是一位功力深厚、令观众喜爱的川剧文武小生,而且也是一位醉心于改编旧戏、创作新戏的剧作家。近日承蒙蓝先生青睐,赐阅他积数年努力,多次修订完成的大幕川剧传奇《李白梦》,有幸先睹为快。初略扫描这部大制...
关键词:川剧 李白 传奇 剧作家 小生 
彭州铜矿资源与古蜀青铜文化被引量:1
《文史杂志》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张学君 张缪斯 
在对古蜀青铜器的研究中,有学者对比同期中原、江淮出土的青铜器,得出了配方差异很大的结论。(参见曾中懋:《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器成分的分析》,《四川文物》1989年,《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
关键词:青铜文化 铜矿资源 古蜀 三星堆遗址 彭州 《四川文物》 江淮地区 青铜器 
江苏昆曲融入川剧的历史考察
《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张学君 张莉红 
昆曲,亦称“昆腔”、“昆山腔”、“昆剧”,大约起源于元末明初。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周玄暐《泾林续记》考证,其创始人为元末明初戏剧家顾坚。这位自号“风月散人”的戏剧家寓居江苏昆山.故所创曲品被称为“昆腔”或“昆山腔...
关键词:昆曲 江苏 史考 川剧 元末明初 戏曲音乐家 昆山腔 嘉靖年间 
关于临邛、蒲江的盐业历史——汉代蜀郡井盐开发的历史背景与工艺特点被引量:1
《盐业史研究》2007年第3期33-40,共8页张学君 张缪斯 
在秦蜀守李冰成功开凿广都盐井的基础上,临邛、蒲江井盐在西汉中叶得到大规模开发。本文以历史文献记载和汉代画像砖为依据,探索了蜀郡早期井盐生产的技术特点,对引起秦汉时期井盐大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也做了初步解析。
关键词:井盐开发 临邛 蒲江 工艺特点 
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李调元生平述论被引量:1
《文史杂志》2007年第4期8-10,共3页张学君 张莉红 
李调元是继杨慎之后四川出现的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才气横溢、不畏权势、学识渊博、著作宏富,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脊梁.他一生酷爱藏书,曾经在自己的家乡罗江县构筑了藏书超过十万卷的藏书楼,直与浙江天一阁媲美,为中国文化史作...
关键词:李调元 述论 生平 中国文化史 藏书楼 百科全书 士大夫 罗江县 
长江上游市镇的历史考察被引量:7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155-160,共6页张学君 张莉红 
长江上游市镇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变化,极富区域经济特色。本文通过历史地理文献考察了市镇的滥觞、初期格局和发展规模;进入兴盛期以后,市镇在流通领域发挥的重要经济作用、社会功能,以及对民俗文化的有力促进。
关键词:市镇滥觞 痃市 草市 场镇 
明代四川火井探微被引量:2
《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4期8-14,共7页张学君 张莉红 
本文评介中国火井历史研究的新进展,并以新发现的明人火井史料为依据,解读明代 正德到万历间的四川火井史料,阐释天然气煮盐的实况,证实明代火井的工艺水平;质疑宋应星《天 工开物》卷上有关西川火井的描述;考察了云台山火井的地理位置...
关键词:四川 明代火井文献 云台山火井 富顺火井 
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95-100,共6页张学君 张莉红 
赵宋时代积贫积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异彩纷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华夏民族文化在宋代登峰造极的基本原因是:时代呼唤理性和人文精神,百姓期盼太平盛世,统治者实施了“以文治国”的方略...
关键词:华夏民族文化 理学 儒学新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