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异

作品数:108被引量:1353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棕壤地膜覆盖施肥土壤地统计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与装备》《生态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连续外源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2024年第4期974-981,共8页李玉萍 祝腾霄 梅秀文 张鑫 唐婷 李双异 安婷婷 汪景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7321);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项目(2022053)资助。
【目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外源碳(根系分泌物、根残体等)会连续不断输入到土壤中,明确连续外源碳输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固定特征,为农田土壤固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施肥处理表层(0~20 cm)土...
关键词: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连续添加 单次添加 13C标记 
不同施肥下根际沉积对秸秆碳氮在土壤剖面中固存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农业科学》2023年第19期3856-3868,共13页梅秀文 祝腾霄 李玉萍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301,2021YFD1500205);沈阳农业大学2022年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2022YCXS40);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SNQN20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328)。
【目的】秸秆还田是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秸秆与根际沉积同时存在,然而关于它们同时存在时秸秆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定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中秸秆碳(13C-SOC)和土壤全氮(TN)...
关键词:根际沉积 秸秆碳 秸秆氮 13C15N双标记 黑土 
旱作农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被引量:1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年第4期15-16,19,共3页邹逸淼 白伟 蔡倩 杜桂娟 李双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23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601);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专项计划课题(2021JH1/10400039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9020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1HQ1907);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旱作农业是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其土壤碳汇潜力备受关注。探讨旱作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因素、固碳过程、固碳效果等,研究认为施用有机肥、免耕、深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使表层旱地土壤固碳量增多,生物降解薄膜...
关键词:旱作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 碳固定 耕作措施 
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被引量:25
《土壤通报》2023年第2期495-504,共10页徐英德 裴久渤 李双异 邹洪涛 汪景宽 张佳宝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2-XY-9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500202、2021YFD1500204)资助。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贡献极大。近几十年,东北黑土地出现的“变薄、变瘦、变硬”等耕地质量退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对东北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认知,并...
关键词:东北黑土地 类型区 特征 保护利用 
不同施肥处理黑土覆膜后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的固存特征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22年第11期4439-4450,共12页刘旭 李庭宇 安婷婷 徐英德 葛壮 朱平 李双异 汪景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32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SNJC201910);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JH2/10200034)。
地膜覆盖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理解覆膜条件下黑土团聚体中外源碳和氮的固存特征,为深刻认识地膜覆盖措施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长期定位试验站(29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3个典型施肥处理,...
关键词:^(13)C^(15)N双标记 秸秆来源碳 秸秆来源氮 地膜覆盖 土壤团聚体 
秸秆还田对长期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被引量: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年第5期763-774,共12页李庭宇 刘旭 刘瑶岑 曲天儒 彭畅 朱平 葛壮 李双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32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SNJC201910);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JH2/10200034)。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对黑土中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调节黑土碳循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2018年选取其中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
关键词:东北黑土 长期施肥 秸秆添加 微生物残体碳 氨基糖 
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作用 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年第7期14-16,共3页刘慧 张大庚 栗杰 李双异 
大型仪器是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办好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障。但大型仪器价格昂贵,并受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制约,在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程度不高。通过开设仪器分析课程、丰富仪器培训内容、扩大仪器培训对象、理论和实践相...
关键词:本科生 大型仪器 一流学科 创新能力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土壤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土壤通报》2022年第1期241-252,共12页李庭宇 李双异 刘旭 姚港 曲天儒 刘瑶岑 王红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328)资助。
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微生物异源性,作为微生物标识物在土壤有机质积累、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以及碳氮循环研究中多有应用。本文综述了氨基糖的种类、来源及其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积累的影响,介绍了目...
关键词:氨基糖 微生物残体物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以沈阳市为例被引量:26
《土壤通报》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张楠楠 石水莲 李博 李红丹 李双异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LSNJC201910)资助。
【目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高效利用的基础和核心,是进行土地生态安全预测与预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测算其土地生态安全价值,可为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 P-S-R模型 熵值法 沈阳市 
长期覆盖条件下旱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及其提升关键技术创制与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2021年第15期15-15,18,共2页汪景宽 邹洪涛 李双异 裴久渤 安婷婷 徐志强 李慧 戴继光 刘慧屿 范庆锋 苏建党 
项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阳农业大学土壤肥力专家陈恩凤先生指导课题组在后山棕壤上建立长期地膜覆盖与土壤肥力恢复试验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汪景宽教授在试验田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目前该试验已成为世界上连续地膜覆盖时间...
关键词:沈阳农业大学 土壤培肥 地膜覆盖 覆盖条件 土壤改良 土壤团聚体 适宜比例 陈恩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