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风

作品数:15被引量:21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人骨蒙古人种颅骨体质特征墓葬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历史研究》《人类学学报》《华夏考古》《考古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1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曾雯 潘其风 赵永生 朱泓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项目(J1210007)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
关键词:颅骨 测量形态 非测量连续性性状 体质人类学 滇文化 
20世纪我国古人类学研究的历史回顾被引量:4
《四川文物》2008年第2期25-37,共13页潘其风 
古人类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后,从最初的研究工作主要依靠外国学者,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一支自己的研究队伍,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本文对此作了回顾,并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古人类学 考古发现 人类化石 研究成果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颅骨的计算机虚拟三维人像复原被引量:5
《文物》2004年第8期81-86,F003,共7页林雪川 赵福生 潘其风 魏东 张全超 方启 
In this paper, an ancient human skull is outlined clearly on the facial reconstruction of a woman in her 30 years old from the Han period cemetery at the Laoshan Site in Beijing City.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facial r...
关键词:北京 颅骨 计算机三维技术 老山汉墓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人骨的研究报告被引量:4
《文物》2004年第8期91-96,共6页朱泓 潘其风 赵福生 张全超 魏东 李法军 
2000年2~11月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石景山区老山地区的一座西汉贵族墓进行了发掘 ,出土一具人骨。2002年10月 ,研究人员对该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古代DNA和颅像复原等方面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老山汉墓墓主人为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 ...
关键词:北京 石景山区 老山汉墓 人骨 鉴定方法 
北京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壁画墓出土人骨的观察研究被引量:7
《文物》2001年第4期92-95,共4页潘其风 
石景山区文化文物局于1997年3月在八角村西北抢救清理了一座魏晋时期的壁画墓,笔者应邀前往鉴定该墓中出土的遗骸。据告该墓早期曾被盗掘过,清理墓葬时,墓主的遗骸已移出棺木,斜置于前室石龛(椁)前。检查所采集的墓主遗骸,颅骨已...
关键词:壁画墓 墓主 出土 墓葬 文物 魏晋时期 西北 复原 
河南武陟大司马遗址出土人骨被引量:4
《文物》1999年第11期72-77,共6页潘其风 
1991年5月,笔者在河南郑州市出席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考古学术会议,同时与会的杨贵金先生告称,1990年焦作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作,发掘了武陟县的大司马遗址,遗址的年代约相当于夏商之际,工作中采集了几例人骨遗骸,邀请我能抽暇去作一...
关键词:大司马 遗址 颅骨 人骨 面指数 体质特征 出土 梨状孔 犬齿窝 河南 
日本弥生时代居民与中国古代居民的人种学比较被引量:4
《华夏考古》1999年第4期63-67,85,共6页潘其风 朱泓 
This paper employs the Euclidean distance clustering method on the cramal data of 18 groups of ancient population. Among them, six groups are Jomon specimens of Japan, 12 groups come fronl South, North and Northeast C...
关键词:弥生时代 古代居民 东亚蒙古人种 大甸子 人种学 颅骨 成年男性 黄河流域 中国东北地区 青铜时代 
新疆昭苏土墩墓古人类学材料的研究被引量:30
《考古学报》1987年第4期503-523,541-544,共25页韩康信 潘其风 
前言在这个研究报告中记述的是一批从伊犁河流域中国境内一侧出土的人类学材料。这些材料是1961—1962和1976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的同志在靠近中苏边界的昭苏夏台、波马等地土墩墓的发掘中采集的。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尚...
关键词:乌孙 欧洲人种 土墩墓 古人类学 人类学特征 蒙古人种 人种特征 昭苏 犬齿窝 东哈萨克斯坦 
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被引量:54
《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245-263,共19页韩康信 潘其风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问题,即对现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
关键词:东亚蒙古人种 新石器时代 尼格罗人种 人骨 古代中国人 成分研究 古代居民 山顶洞人 人种特征 人头骨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被引量:18
《人类学学报》1983年第2期124-131,206,共9页韩康信 潘其风 
本文对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两具人头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这两具头骨在蒙古人种形态的发育上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更明显,同时具有某些类似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性状。
关键词:河姆渡 新石器时代 蒙古人种 人类头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