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军

作品数:35被引量:13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石器时代头骨人骨鲤鱼花园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博物馆研究》《人类学学报》《边疆考古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头骨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在生物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2024年第7期82-91,F0002,共11页危尉华 李法军 杨玉冰 
前言人类骨骼作为人类宏观进化、微观演化及文化印记的客观载体,包含了体质特征、饮食与营养、疾病与健康、人口规模与质量、活动与行为、文化习俗等诸多信息,在阐释人类体质演化和社会生活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考古发掘出土的完...
关键词:头骨 三维重建 虚拟修复 形变矫正 
广西灰窑田史前遗址人类髌骨的形态变异
《人类学学报》2024年第2期259-272,共14页叶梓琪 何安益 梁优 李法军 
华南史前人类遗骸反映的文化行为研究(13CKG002);广西史前时期人骨综合研究(23000-71210418)
距今约7000~6000年的广西灰窑田遗址是顶蛳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其所出人类遗骸为探讨岭南地区史前时期渔猎-采集型人群的肢体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以及两性劳动分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其形态变异特...
关键词:灰窑田遗址 史前人类 髌骨 形态学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M131个体的体质特征与颅像复原
《南方文物》2023年第1期274-280,共7页李法军 林雪川 杨根文 张蜀益 徐新民 
为了配合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展陈需要,本文对出自庄桥坟遗址M131的墓主人头骨进行了科学的修复、三维环境下的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及三维颅像复原工作。通过三维扫描和形变校正,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头骨模型,并将其作为体质特征分析和颅像复...
关键词:庄坟桥遗址 良渚文化 M131个体 体质特征 三维人像复原 
天津蓟州区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缠足女性的足骨形变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2022年第4期674-685,共12页李法军 邱林欢 赵晨 盛立双 
天津地区出土明清时期人骨资料整理与研究(23000-71210406)。
本文通过量化方法,对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101例女性足骨形变方式、程度、对称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侧足骨形变总体上是对称的。缠足对跗骨的影响主要在于整体尺寸缩小和关节面改变。第1跖骨除整体尺寸缩小外,还存在诸多...
关键词:缠足 足骨形变 蓟州区 桃花园墓地 明清时期 
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缠足女性足骨的形态观察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21年第5期787-800,共14页邱林欢 李法军 
“天津地区出土明清时期人骨资料整理与研究”(23000-71210406)项目的资助。
本文对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101例缠足女性足骨形变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个体的同名骨骼形变类型和程度不同,有的个体两侧足骨呈不对称状。跗骨在整体尺寸上缩小,且部分跗骨会产生形变。跖骨和近节趾骨因受缠足外...
关键词:缠足 足骨形变 桃花园墓地 明清时期 
华南地区史前人类骨骼的生物力学特征被引量:2
《人类学学报》2020年第4期599-615,共17页李法军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崇左地区史前时期人骨研究项目”(23000-71210418);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地区出土明清时期人骨资料整理项目”(23000-712104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史前人类遗骸反映的文化行为研究”(13CKG002)资助。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华南地区史前时期人类在行为活动上的历时性变化,希望在此基础上认识该地区史前人类文化行为模式和生业方式变迁问题。应用骨骼生物力学方法,对顶蛳山遗址、鲤鱼墩遗址、冲塘遗址、江边遗址及何村遗址古人类肢骨的...
关键词:骨骼 生物力学 人类行为 华南 史前 
越南和平文化石器技术分析及对华南东南亚砾石石器工业研究的启示被引量:3
《南方文物》2020年第5期90-105,共16页李英华 林美蓉 邓鸿山 李法军 Hubert Forestier 周玉端 陈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8BKG003)资助。
由于研究方法主要是类型学且比较标准不统一,华南与东南亚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过渡期石器工业技术与文化的共性与多样性一直不太清晰。本文首先对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所藏的和平文化石器进行了技术分析,然后...
关键词:砾石石器工业 和平文化狩猎采集者 越南 落笔洞 莱昂斯宾 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过渡期 东南亚 华南 
广西顶蛳山遗址人骨的龋齿病理观察被引量:5
《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3期393-405,共13页张佩琪 李法军 王明辉 
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史前人类遗骸反映的文化行为研究”(13CKG0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XDA0513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0930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803)等项目的资助.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
关键词:顶蛳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口腔健康 龋齿 饮食结构 
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的骨骼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5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2期193-215,共23页李法军 
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入选者"资助项目(1309049-23000-3161141);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1204005-23000-4129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KG002)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AD82)资助下完成的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发现人类活动水平与其长骨截面有显著的相关性。地处雷州半岛的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被认为营以捕捞采集为主,辅以狩猎的综合经济。基于骨骼生物力学的方法,本文对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长骨中部总横截面形态、骨骼的抗压...
关键词:骨骼生物力学 人类行为 生业方式 史前时期 鲤鱼墩遗址 
天津北辰张湾明代沉船出土人骨鉴定与初步分析
《边疆考古研究》2016年第2期393-417,共25页李法军 盛立双 朱泓 
2012年4月,天津市北辰区张湾村附近北运河河道转弯处发现了明代沉船遗址,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人员对该处沉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共发现了3艘明代沉船遗迹,其中2号沉船倒扣在北运河的河道内,保存相对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