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琳

作品数:8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外交本土知识晚清士人受容大学历史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全球史评论》《北京教育(高教)》《历史教学问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本土知识与晚清士人对西方外交概念的受容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66-68,共3页管世琳 
在近代西力东渐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应遵循怎样一种模式,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与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外交体制或者世界秩序,已成学界的共识。两种体制或秩序碰撞的结果,是中国被迫“加入国际社会”,或者说中国外交开始...
关键词:受容 世界秩序 外交体制 近代转型 本土知识 中国与西方 晚清士人 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土知识与晚清士人对西方外交概念的受容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29-134,共6页管世琳 
本土知识是认知和理解异质文明的参照基准和思想资源,在不同文明相互隔绝、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晚清士人在认知西方外交概念如"驻外公使"时,除了体制上的隔膜外,其思想基础是春秋、战国交聘会盟以及历朝派遣使者的历史。吕海寰...
关键词:本土知识 晚清 外交 驻外公使 质子 经世文编 
将相无种 事在人为——记新中国第一代世界史专家齐世荣先生
《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第7期157-160,共4页管世琳 
齐世荣(1926年-201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1945年考入成都燕京大学历史系,1947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54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
关键词:世界史学科 齐世荣 新中国 第一代 首都师范大学 专家 历史学家 1954年 
晚清英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印信、公文的“中国化”被引量: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5期124-139,共16页管世琳 
文书往来是外交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为了维护国体,外交文书必须遵循一定的体例,中外皆然。晚清中英双方针对文书往来的体例、制度,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交涉,从1834年"律劳卑事件"的爆发直至1880年《中外往来仪式节略》的出台才基本告...
关键词:晚清 中英外交 中国化 印信 公文 文化适应 
评程美宝等《把世界带进中国:从澳门出发的中国近代史》
《全球史评论》2015年第1期335-339,共5页管世琳 
程美宝等:《把世界带进中国:从澳门出发的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东西方两个世界、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是近代中国经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进程。无论中国对西学的接受是被动的抑或主动的。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 历史进程 全球史 中国内陆 模式转换 内生动力 史学方法 中国史学 建筑样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世界历史》2015年第4期151-152,共2页管世琳 
2014年7月29—3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世界史学界首次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专题”召开的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首次在其主办的学术会...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现代史研究 北京大学 
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1期139-140,共2页管世琳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发起主办的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11月17至18日在京举行。来自中、美、日等5个国家和地区17所科研机构的学者近30人与会,就二战史研究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的举办在促进二战史的...
关键词:国际研讨会 专题讨论 二战史 研讨会综述 外交 军事 大学历史 科研机构 
“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综述
《世界历史》2012年第2期142-145,共4页杜宪兵 管世琳 
2011年7月8—10日,由世界史学会(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协办的“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是世界史学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
关键词:世界史 学会 年会 首都师范大学 综述 大学历史 中国史研究 全球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