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玉凯

作品数:16被引量: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一氧化碳光纤矿用差分检测变频调速更多>>
发文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电子技术》《煤矿机械》《卫生职业教育》《煤炭科学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神经网络的矿用红外瓦斯传感器检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工矿自动化》2009年第8期18-21,共4页张丽 王汝琳 王瑛 贺玉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4060)
文章简要介绍了瓦斯红外检测原理,指出了传统吸收型模型的不足,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建立了一种红外瓦斯传感器检测模型,给出了RBF神经网络的组织,并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得到了红外瓦斯传感器检测模型的RBF神经网络结...
关键词:煤矿 红外瓦斯传感器 非线性 RBF神经网络 
基于光谱吸收原理的光纤甲烷传感器被引量:2
《煤矿机电》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贺玉凯 王汝琳 张丽 王建 吴久晏 
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原理光纤甲烷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利用差分吸收法消除光源不稳定及光电器件的热零点漂移、零点漂移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较为稳定,灵敏度较高,测量范围宽,重复性较好,适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检测。
关键词:甲烷传感器 光谱吸收 光纤 差分检测 
实时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第12期85-87,共3页关中辉 贺玉凯 杨徽 
实时数据库系统是对时间要求非常高的系统,而企业所集成的数据采集点数通常有几千到十几万个,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达秒级,数据量很大,因而数据压缩技术在实时数据库系统中尤为重要。采用基于变化率的矢量压缩和选择适当的动态压缩偏差参数...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 数据压缩 动态参数 矢量压缩 
基于光谱吸收原理的光纤甲烷传感器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7
《工矿自动化》2006年第5期1-5,共5页贺玉凯 王汝琳 张丽 王建 吴久晏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吸收原理的光纤甲烷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差分检测技术的数学模型,利用差分吸收法消除了光源不稳定及光电器件的热零点漂移、零点漂移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光谱吸收原理的光纤甲烷传感器系统性能...
关键词:矿井 甲烷传感器 光谱吸收 光纤 差分检测 
煤矿井下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发展与研究被引量:8
《矿山机械》2006年第5期21-24,共4页关中辉 贺玉凯 刘中奇 
论述了一氧化碳(CO)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O传感器的分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红外吸收原理检测CO浓度是CO传感器热点研究问题,展望了CO检测仪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体检测 煤矿井下 一氧化碳 瓦斯爆炸事故 伤亡人数 安全生产 重大事故 CO 
基于光谱吸收原理光纤甲烷传感器实验分析与研究被引量:4
《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第9期96-98,共3页关中辉 贺玉凯 吴久晏 
光纤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从光纤链路损耗实验、光源驱动和锁相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实验、甲烷气体吸收实验等3个方面对甲烷气体传感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光谱吸收原理的光纤甲烷传感器系统性能较为稳定,灵敏...
关键词:光纤 传感器 链路损耗 光谱吸收原理 
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中干扰因素分析及补偿方法研究被引量:6
《矿山机械》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贺玉凯 王汝琳 刘中奇 张丰 关中辉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双光源四探测器气室结构。分析了温度和压力、气体选择性、电路特性等干扰因素及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测量范围宽、可连续在线检测。
关键词:检测手段 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补偿方法 干扰 气体浓度 自动连续监测 吸收原理 精确测量 气体预处理 
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2
《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关中辉 贺玉凯 
论述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厦特点,指出教育信息化既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谩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改革 创新人才 
基于DSP的智能局部通风机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5
《煤炭工程》2005年第3期73-75,共3页贺玉凯 邓建平 张芳 王汝琳 
局部通风机是煤矿井下掘进过程的重要设备 ,其使用的可靠性和效能直接影响着瓦斯的安全排放。论文研究基于DSP为核心的智能局部通风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瓦斯浓度进行自动风量调节 ,达到了既节能又安全排放瓦斯的目的。
关键词:DSP 局部通风机 变频调速 瓦斯排放 
新型矿用智能红外一氧化碳检测仪研究被引量:6
《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第3期73-76,共4页贺玉凯 关中辉 王汝琳 
基于红外吸收原理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采用先进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一氧化碳数学模型,光学系统结构设计采用双光源四探测器补偿各种干扰因素, 由微机实现系统的集中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 系统还设计了各种接口, 实现键盘输入、显示、报警...
关键词:一氧化碳 红外 RBF神经网络 光路 检测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