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余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创作者方法论绘画创作绘画程式化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书画》《国画家》《书画世界》《炎黄春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郑庆余作品
《艺术百家》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郑庆余 
“天花乱坠”与绘画偶然性
《国画家》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郑庆余 
《法华经》描绘佛祖讲经的场面:“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1]天花如雨一般漫天飞舞,飘落而下,有的零零落落,有的聚成一团,有的...
关键词:《法华经》 讲经 曼陀罗 偶然性 漫天飞舞 三昧 基本规律 
绘画,无需明言
《美术观察》2023年第5期139-141,共3页郑庆余 
表述方式是绘画创作的重要元素,是创作者观念呈现的方法论,亦是我多年来在艺术实践中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绘画在表述方式上偏重"描写",有的则偏重"叙述"."一旦符号文本描写了人物和变化(即'情节'),就是叙述;不卷入人物与变化的...
关键词:绘画创作 方法论 符号文本 表述方式 创作者 偏重 
万物之化
《国画家》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郑庆余 
生与死是思考生命问题的关键所在。儒、释、道三教对于生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老庄的观点更将之探讨的范围从生命体拓展到宇宙万物,赋予了生死以独特的审美意味。万物的消亡正是孕育新生的温床。这种万物之化构建了我当下艺术存在的...
关键词:万物之化 生命 体验 
《吉祥柱》
《炎黄春秋》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郑庆余 
关于空间
《书画世界》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郑庆余 
空间是关涉画面物象存在方式、图式架构以及观念投射的关键元素之一。中西绘画对空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笔者根据对空间的体验,从室内、视点、光影等方面对工笔绘画的空间处理进行了诸多探索;直至近年,开始转向对生命体以及...
关键词:空间 室内 视点 光影 存在方式 
绘画,无须明言
《中国书画》2022年第11期116-119,共4页郑庆余 
表述方式是绘画创作的重要元素,是创作者观念呈现的方法论,亦是我多年来在艺术实践中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绘画在表述方式上偏重“描写”,有的则偏重“叙述”。
关键词:绘画创作 方法论 表述方式 关注 创作者 偏重 
时间之化
《艺术评论》2019年第5期100-104,共5页郑庆余 
时间,一个神秘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它的永恒和流逝,却无法给出明确的解释。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将之定义为"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如果说"现在"是一个瞬间,那么严格意义上的"现在...
关键词:时间 自然科学 发生过程 运动过程 瞬间 
雕刻时光——郑庆余访谈录
《东方艺术》2009年第2期102-109,共8页杨建国 郑庆余 邓馨 康晰 余未了 
郑庆余 1976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200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作品在国家、省级展览中多次获奖,在国家级核心刊物...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访谈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刻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人物画 硕士学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