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涛

作品数:68被引量:1197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高寒草甸青藏高原藏北高原森林植被生态需水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资源科学》《生态学杂志》《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植物生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拉萨河谷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4年第9期228-237,共10页王英凡 何永涛 孙维 李少伟 
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XZ202201ZY0003N);CERN和CNERN长期监测项目。
为明确不同施肥模式对拉萨河谷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依托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等氮施肥试验,根据2008—2022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农田土壤表层(0~20 cm)的主要养分指标在4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对照(CK)、单...
关键词:西藏 农田 土壤养分 有机肥 
藏北两个临近不同高寒草地碳通量对气候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
《草业学报》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徐玲玲 牛犇 张宪洲 何永涛 石培礼 宗宁 武建双 王向涛 
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XZ202201ZY0016G);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XZ202101ZD0007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331,31700421)资助。
生态系统碳循环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重要议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面积广阔,碳储量丰富,脆弱性高,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尤其是涡度相关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水...
关键词:碳循环 高寒草地 气候 敏感性 藏北高原 
垫状点地梅对生长季土壤净氮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4年第2期422-430,共9页邢硕 何永涛 牛犇 徐兴良 宋茜 王英凡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770477)。
垫状植物是高寒生态系统中一类独特的物种,具有厚实的多年生垫状体,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对生长于其内部的其他物种起到保育作用,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其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改变是其保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关于这一过程的研...
关键词:垫状植物 垫状点地梅 无机氮 净氮矿化 青藏高原 
2000−2020年藏北高寒草地水源涵养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3年第3期493-501,共9页宋茜 何永涛 黄凤荣 李猛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DA19050502);The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STEP)Program(2019QZKK1006).
藏北地区平均海拔4500 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明显,部分区域出现退化趋势。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
关键词:高寒草地 藏北 水源涵养 生态工程 InVEST模型 
西藏高原县域尺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白朗县为例被引量:10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年第5期82-90,共9页段呈 余成群 李少伟 钟志明 何永涛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十、区域绿色发展途径专题2“农牧耦合绿色发展的资源基础考察研究”(2019QZKK1002);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西藏草业时空拓展技术模式创新与示范”(XZ202101ZD0003N)。
[目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客观了解西藏高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为高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白朗县为典型县域案例,从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农业...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驱动因素 西藏高原 
2000—2016年藏北高原降水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7
《草地学报》2022年第3期721-730,共10页曹亚楠 孙明翔 陈梦冉 何永涛 宋宏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编号XDA20010201,XDA19050502);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1006);河北工程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编号SJ2101003039)共同资助。
探讨降水变化对藏北高原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对于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稳定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0—2016年MODIS-NDVI遥感数据分析藏北高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状况,并利用气象数据计算生长季降水、非生长季降...
关键词:藏北高原 降水变化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降水集度 
2004-2010年当雄高寒草甸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1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1年第1期64-73,共10页柴曦 何永涛 石培礼 张宪洲 牛犇 张雷明 陈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4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001);第66批中国博士后面上科学基金(2019M660778)。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为研究高海拔、高寒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碳水通量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及整理。本数据集为高寒草原化草甸生态系统2004–2010...
关键词:涡度相关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碳水通量 气象观测 
2005–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站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集被引量:5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0年第1期52-64,共13页苏文 陈春兰 党廷辉 樊月玲 郝翔翔 何永涛 况福虹 兰中东 李国振 李小军 李小丽 李玉强 热甫开提 苏永中 田振荣 王书伟 吴瑞俊 杨风亭 张玉铭 宗海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3803).
耕地有机碳是农田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耕地土壤分布广泛,土壤的区域异质性高,利用方式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因此研究耕地有机碳及储量的变化规律,摸清耕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认识耕地固碳与生产力保持的耦合机制,对中国来讲尤其重...
关键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 农田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长期观测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4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19年第1期14-30,共17页张雷明 罗艺伟 刘敏 陈智 苏文 何洪林 朱治林 孙晓敏 王艳芬 周国逸 赵新全 韩士杰 欧阳竹 张宪洲 张一平 刘琪璟 郝彦宾 闫俊华 张德强 李英年 王安志 吴家兵 李发东 赵风华 石培礼 张扬建 何永涛 林露湘 宋清海 王辉民 刘允芬 于贵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3801、2016YFA060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20302);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KFJ-SW-STS-169)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
关键词: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观测 气象要素 碳水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不同施肥模式下西藏农田土壤质量的变化被引量:1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第3期144-148,共5页李猛 何永涛 孙维 李少伟 钟志明 余成群 张扬建 张宪洲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10201,XDA19050502); 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Z2016C01G01/02);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长期监测项目
依据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农田长期施肥试验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空白、羊粪、羊粪+化肥(羊+化)、化肥)8年后(2008~2015)对高原农田土壤质量部分指标(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p H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显示...
关键词:施肥模式 土壤质量 农田 西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