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莉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学《时务报》维新运动《万国公报》负面效应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传播》《新闻界》《阴山学刊》《陇东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张之洞与《时务报》的兴衰
《新闻界》2014年第5期34-38,80,共6页余亚莉 荆学义 
《时务报》是戊戌维新时期倍受社会各方关注的重要期刊,张之洞对《时务报》的发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维新运动不断深入,曾受张之洞优礼有加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时务报》大肆宣扬康派学说,突破了张之...
关键词:时务报 张之洞 维新运动 
西学与儒学的争锋:论《时务报》的反响
《云梦学刊》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余亚莉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中最重要的刊物,它引起的社会反响非常激烈。在它的读者中,既有对其主张极表赞同的,也有强烈反对甚至嫉视的。应该看到,无论何种反馈都绝不是单向度的,在赞同的声音中同时伴随着一些担忧和不安,在反对的声音中也不...
关键词:时务报 反响 维新运动 
庚子事变后国内报刊的发展动向
《东南传播》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余亚莉 
庚子事变中,义和团民以血肉之躯对抗西方列强的现代化枪炮的现实刺痛了报人。此后,报人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会底层民众,或创办白话报刊,或开辟用白话文写作的版块,希望以此来启蒙民众的智慧。这些改革无一例外的获得了城市各阶层尤其是...
关键词:庚子事变 报刊 发展 
《万国公报》和它的读者被引量:3
《新闻界》2013年第19期70-74,共5页余亚莉 
《万国公报》是中国晚清历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报纸,其创办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国基督教化,但在实践中,面对中国本土强大的儒家文化,报纸遭遇挫折,这促使报纸的主人在报纸的内容上"另辟蹊径",以达到曲线传教的目的。随着报纸内容的不...
关键词:《万国公报》 读者 西学 
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三阶段
《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余亚莉 
中国近代报业由西方传教士打开局面,他们带着宗教目的由华南沿海进入中国内陆,所创办的报刊最初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转入内陆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世俗性内容更为突出。研究者据此认为,这一过程是宗教性报刊向世俗性报刊转变的过程,反映...
关键词:十九世纪 传教士 办报 阶段 
清末民初的新闻自由观——以“苏报案”等三个事件为例
《阴山学刊》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余亚莉 
清朝末年,新闻自由思想传入我国。正在寻觅救国出路的知识分子们从此理念中获得了极大的振奋和热情,不仅将新闻自由的思想广为传播,还通过办报身体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具有了报人的身份。然而,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
关键词:新闻自由 民主 专制 特殊表现 
事实选择与新闻真实——以《南方周末》刊发陈明亮、文强报道为例
《东南传播》2011年第9期133-136,共4页余亚莉 
《南方周末》刊发的关于陈明亮和文强的报道,在事实的选择上,倾向于那些对罪犯有利的和导致犯罪行为的外部因素的新闻事实,勾勒出令人同情的罪犯的形象,从而掩盖了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读者的判断造成了误导。本文从这两篇报...
关键词:《南方周末》 事实选择 真实 责任 
新闻采访学教学实践探析
《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136-137,共2页余亚莉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应该教会学生同他人交流、获取有效信息以及独立的策划采访方案等一些记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传统型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闻采访学 课堂策略 练习和实践 
新闻的真实性:从“事实真实”到“意义真实”的转变——从《纽约时报》的“编者的话”说开去
《新闻界》2004年第6期68-69,共2页余亚莉 
关键词:编者 《纽约时报》 事实真实 创设 更正 新闻版面 新闻写作 设立 真实性 执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