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华

作品数:97被引量:47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研究依法治国法理学法律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报道》《新视野》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权力与权利辨析被引量:16
《法学杂志》2016年第7期1-7,共7页孙国华 孟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A2D060)的阶段性成果
一般认为权力指的仅仅是公权力,而法治的使命则在于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权利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被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应是现实存在的一切权力,而不仅仅是公权力;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权力和权利,才能准确...
关键词:权力 权利 理与力 制度 
人权: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标志
《人权》2016年第2期1-3,共3页孙国华 
人权是现代政治生活、国家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权(human rights),顾名思义,即人的权利,讲的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过程中的问题。要正确把握人权的概念,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权利。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法律上的权利是对事实上...
关键词:现代政治生活 物质生活条件 国家生活 人权问题 行为方式 历史性飞跃 刑事诉讼法 政治问题 《国家赔偿法》 西方势力 
论董必武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范式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孙国华 方林 
董必武法学研究范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要求,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要求对法律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阶级分析和利益分析。董必武法学研究范式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中国化的典范,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董必武 马克思主义法学 阶级分析 利益分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四个重要问题被引量:6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8期186-191,共6页孙国华 李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2D06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法制建设方面端正认识,完善制度。地方立法制度、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宪法监督制度和依法执政四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改进,文章对此做了分析。
关键词:立法制度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宪法监督 执政党依法执政 
价值有普世性,但价值观没有
《学术前沿》2014年第15期92-94,共3页孙国华 
关于有无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解开争论之关键在于必须区分价值与价值观两个概念。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是从"个别"抽象出来的"一般",具有客观性。价值观是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集团,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具有一...
关键词:价值 价值观 普世性 
论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神特质
《朝阳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252-264,共13页孙国华 李佳明 
董必武法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坚持法制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出并坚持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推行人民司法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基本方针。在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办事 人民司法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美国就业权立法保障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以增加公民就业能力为视角的立法透视被引量:1
《法学杂志》2013年第2期21-30,共10页孙国华 李佳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A2D060)的阶段性成果
就业权保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结构性失业、就业能力弱化性失业等问题,单凭个人的努力无法应对。本文试图穿越历史,透视19世纪美国在面临同样就业困境中所做出的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JOBS、JTPA)。以此来反思我国《就业促进法》...
关键词:公民就业权 配套性制度保障 立法的操作性 促进就业能力 
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学教育、构建法律文化被引量:1
《朝阳法律评论》2012年第2期1-4,共4页孙国华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等等一系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学习十...
关键词:法治 教育 政治 社会主义 特色 法治化 法学 
法的正义逻辑被引量:4
《江淮论坛》2012年第5期5-7,共3页孙国华 
正义是哲学范畴,更是法学范畴,是法的本位所在。没有永恒的正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关系、经济关系是正义的实体,正义是人们对一定利益关系的评价。法律必须找到正义的底蕴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正义 法律 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法是一定社会正义的体现被引量:1
《人大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3-12,共10页孙国华 
法的阶级意志性并不排斥法是一定社会正义的体现,认清法与正义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理论前提,如果法能反映多数人能认可的价值观、正义观,就可以依此标准来认识矛盾、判断是非,缓和矛盾、化解矛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关键词:法与正义 法的阶级意志性 和谐社会 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