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恒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舆论窗帘报复法律修辞法官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法律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制与社会(旬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司法就是说谎?——新修辞学对司法虚饰命题的反击被引量:1
《法律方法》2016年第1期199-209,共11页张西恒 
判决理由与判决原因的分离具有某种修辞学上的必然性。首先,任何文本都有一个不同于真实作者的隐合作者,前者代表的只是隐合作者的声音,而并非真实作者意见的彻底披露,即后者的展示。其次,分离还缘于修辞场景的转换,即实现不同的同一。...
关键词:新修辞学 判决理由 判决原因 司法虚饰 
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一个传播修辞学的进路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67-170,共4页张西恒 
公众对案件的感知基本上依赖媒体。媒体获得公众信任,首先得益于媒体基本发声一致;而从宏观历史视角考察,这与我们的认知传统不无联系,即地理形态上的广袤无际,以及现实世界"一统天下"的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对同一声音的需要...
关键词:涉诉舆论 传播修辞 认知传统 窗帘陷阱 
审判制度的修辞力初探——以民诉两审制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60-68,共9页张西恒 施延亮 
尽管学界对司法中的法律修辞研究日益丰富和深入,但对审判制度的修辞力的研究还鲜有论及。由于对修辞的认识多元而混淆,因此首先需要明确界定;以民诉两审制为例,不同于传统的效率追求为主的单一解释,可以初步看到它所具有的直觉上的正...
关键词:修辞力 民诉两审制 “仅仅是修辞” 审判制度 
涉诉舆论中的非法律修辞——以李天一案为例被引量: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张西恒 施延亮 徐慧 
近年来,舆论介入司法干预司法审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对司法审判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以李天一案件为例,借鉴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着眼于涉诉舆论中的非法律修辞,将会对其内容、形成根源和影响的探讨产生非常重要的启示,并能够揭示出舆...
关键词:涉诉舆论 非法律修辞 李天一案 报复与恐惧 
对我国法学教育系统层次结构调整的思考——基于教育事业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34-138,共5页张西恒 张海水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70833004)
经过近10年的高等教育大发展,我国法学类专业人才不仅渐趋饱和,且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已大幅优化,其岗位入职"门槛"更是逐渐提升至本科层次。法学类人才市场的这一变化,并未引起我国法学教育系统层次结构的相应变化。本文基于对我国...
关键词:法学教育 层次结构 调整 教育事业 人口普查 
形式意义上的中西古代法律宗教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法律史评论》2013年第1期3-13,共11页张西恒 
2013年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青年学者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民国时期川省基层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学者伯尔曼在1974年出版的《法律与宗教》一书中系统阐释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随后在《法律与革命》和《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等著作里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作者看来,法律并不只是一个规则制度,宗教也...
关键词:古代法律 宗教性 形式意义 《法律与宗教》 中西 美国学者 规则制度 社会关系 
浅析《唐律疏议》“礼法结合”完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张西恒 
"礼法结合"作为中华法系的特征之一,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至《唐律疏议》最终完成,而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唐初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唐律的礼法结合;统治阶级充分认识到礼义道...
关键词:《唐律疏议》 礼法结合 原因 历史影响 
实现理性期待法官角色的必要性和要求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3期175-176,共2页张西恒 
司法实践中的很多问题往往源于人们对法官角色的不合理期待,而把法官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种职业,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审视法官的行为,以宽和的态度对待法官,既能减少社会公众的困惑,又能减轻法官的社会心理压力,提高司法的权威。另外,还要...
关键词:法官角色 理性期待 司法权威 
浅议将社会科学方法运用到比较法学研究中被引量:1
《法制与经济》2012年第22期118-120,共3页张西恒 
20世纪比较法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如理论上较为贫弱,方法论研究片面化,研究中存在"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等,这些问题在我国比较法学研究中更为突出;而社会科学方法具有注重从社会角度看事情,注重逻辑判断,...
关键词:比较法学 缺陷与不足 社会科学方法 方法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