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楠

作品数:1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小说小说生态《坚硬如水》《伪满洲国》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作家》《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代文学路径探赜——以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为例
《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张贺楠 
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不仅凸显了民族史诗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也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学路径提供了有效范本。《本巴》的创作体现了作家轻“史”重“诗”的史诗思维,呈现了作家...
关键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史诗思维 
“地方剥夺”、“地方依附”与“地方记忆”——21世纪辽宁生态文学散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32-36,55,共6页张贺楠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史暨生态文学大系编纂(1978—2017)”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BZW034);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重点委托课题“辽宁少数民族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lslwzzkt-060)。
21世纪辽宁文学研究的批评话语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视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诉求上,缺少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展开文学研究的生态批评。21世纪以来,生态批评浪潮得到深入发展,“地方意识”是其建构过程中极具价值的因素。萌发于...
关键词:辽宁生态文学 “地方剥夺” “地方依附” “地方记忆” 
民族·生态·现代性——从杨大群的赫哲族小说《人·狗·狼》谈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张贺楠 陶婷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VGB005);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项目“辽宁少数民族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20jy85-02);渤海大学海洋研究院生态书写与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杨大群的小说《人·狗·狼》是当代北方民族赫哲族文学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对赫哲族历史命运的再现,对小说中渔猎文化、神话、民歌等小说要素的提炼与设置;还表现在以生态文明的视角通过挖掘赫哲族人对自然的敬畏,批判现代工业文明时代...
关键词:杨大群 民族 生态 现代性 
当钟声响起,鸟儿在空中飞翔——关于韩国作家申京淑的《钟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18-121,共4页张贺楠 
渤海大学海洋研究院开放基金项目“生态书写与环渤海地区海洋文学研究”(项目编号:BDHYYJY2020023);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重点委托课题“辽宁少数民族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1slwzzkt-060)。
21世纪以来,韩国小说家申京淑的小说作品《寻找母亲》《单人房》《陌生的女人们》《打羽毛球的女子》《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风琴的位置》等不断地进入中国研究者的视野中。申京淑是韩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曾经获得"亚洲英...
关键词:生态主义批评 申京淑 《钟声》 
生态诗性与东北写作——论素素的散文《独语东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张贺楠 
渤海大学社科类博士启动项目"新世纪生态小说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辽宁作家素素的散文创作是以追问历史、找寻具有历史印迹的人物和事件为出发点,以一种对东北文化的挚爱和眷恋诉说着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知识女性与历史对话的情感历程和精神活动。同时,素素的散文创作亦聚焦在东北地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诗性 东北写作 素素 《独语东北》 
儿童视角与新世纪生态小说的时间叙事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3期26-31,共6页张贺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庄叙事与中国乡村小说的嬗变”(编号:14BZW181)的阶段性成果
伽答默尔说:“人类在试图理解自己的生存时,面临的一个最深的谜就是真正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对生命而言,天生的必死性,对青春和衰老的经验,过去的不可挽回性,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每天的时间划分和我们的工作计划——所有这一切都...
关键词:时间叙事 生态小说 儿童视角 不可预见性 时间划分 生命 经验 
建构一种立体历史的努力--论新世纪十年历史小说创作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6期32-42,共11页张贺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庄叙事与中国乡村小说的嬗变”(编号:14BZW181)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历史主义小说解构热潮渐趋平静之后,新世纪以降,历史再次成为不同代际作家共同关注和书写的焦点。像五十年代出生作家刘醒龙的《圣天门口》、铁凝的《笨花》、阎连科的《受活》《坚硬如水》、莫言的《生死疲劳》、《蛙》、严歌苓...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小说 小说创作 立体 《圣天门口》 《坚硬如水》 《生死疲劳》 《人面桃花》 《伪满洲国》 
浅析薛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死亡问题”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6-19,共4页张贺楠 
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地域文学研究--以辽西作家群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lslktziwx-09);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地域文学现象与文学家创作风格研究"(项目编号:L13DZW017)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当代作家创作风格研究"(项目编号:W2014173)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薛涛的作品一直以精巧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而备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也因审美对象和读者群体的特殊性,而鲜被人关注。论文在对薛涛作品中的死亡线索逐一梳理后...
关键词:薛涛 儿童文学作品 死亡话题 读者群体 
时间研究——新世纪生态小说考察的新视点
《作家》2014年第11X期1-5,共5页张贺楠 
与众多被生态文学作品吸引的读者一样,生态文学的经典著作梭罗的《瓦尔登湖》(1854)也是笔者阅读的第一本生态思想启蒙书。除却作者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在瓦尔登湖的湖岸上,亲手建造一个木屋,并只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孤独地生活了两...
关键词:生态文学 小说情节 梭罗 《瓦尔登湖》 久居城市 马萨诸塞州 康科德 中国当代小说 先锋小说 小说叙事 
论尹守国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作家》2014年第11X期4-7,共4页张贺楠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村庄叙事与中国乡村小说的嬗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14BZW181;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地域文学研究——以辽西作家群为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2014lslktziwx-09;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当代作家创作风格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为W2014173
村庄叙事、底层写作以及辽西风俗文化的凸显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了尹守国小说创作的艺术标签,这一判断大致传递出两种信息,一个是体现了他对小说叙事时空的忠诚——对合庄所代表的乡土之地的关注和依恋,另一个则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作家对...
关键词:小说题材 黑龙镇 小说叙事 底层写作 风俗文化 文化风俗 乞力马扎罗 迟子建 翠翠 乡土世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