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晗

作品数:7被引量: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STREM-1肺挫伤变化及临床意义管状胃代食管管状胃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医药导刊》《中国临床研究》《贵州医科大学学报》《临床肺科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siRNA干扰DKK1表达对食管癌ECA109细胞AL-DH1A1水平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5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444-448,共5页陆志斌 周存荣 郑琳 张爱平 徐晓晗 吴卫兵 曲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501202);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4182);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4NJMU167)
目的:构建DKK1的靶向小干扰RNA(siDKK1),探讨siRNA干扰DKK1表达后对食管癌ECA109细胞ALDH1A1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ECA10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siDKK1组,siDKK1组瞬时转染DKK1siRNA,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D...
关键词:食管肿瘤 RNA干扰 基因表达 蛋白抑制 
不同程度肺挫伤中sTREM-1及TNF-ɑ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第9期1655-1657,共3页陆志斌 周存荣 占根生 吴卫兵 徐晓晗 吴延虎 
南京市科技局项目(No 20130303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肺挫伤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立健康体检人群组(A组)为对照组。用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程度肺挫伤组中血清sTREM-1和TNF-...
关键词:STREM-1 TNF-ɑ 肋骨骨折 肺挫伤 
sTREM-1在钝性胸部外伤及合并肺挫伤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第7期675-679,共5页陆志斌 周存荣 占根生 吴卫兵 徐晓晗 吴延虎 
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03034)
目的探讨钝性胸部外伤及合并肺挫伤中s TREM-1、TNF-α及CRP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钝性胸部外伤无肺挫伤组(无肺挫伤组)、钝性胸部外伤合并肺挫伤组(肺挫伤组)及钝...
关键词:STREM-1 TNF-Α 肺挫伤 ALI/ARDS 
定量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REM-1 mRNA在不同程度肺挫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临床研究》2015年第7期920-922,共3页陆志斌 周存荣 占根生 吴卫兵 徐晓晗 吴延虎 
南京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30303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肺挫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 TREM-1)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健康体检者(A组)为对照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关键词: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外周血 白细胞 MRNA 肺挫伤 
积雪草酸抑制小鼠主动脉缩窄术后心肌肥厚形成被引量: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9期1168-1172,共5页司林杰 许晶 易晨龙 徐晓晗 张杨杨 张郁青 王晓伟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KJB320003);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基(lz13217);南京市科技局科技发展基金(201303036)
目的:观察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术后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法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TAC组...
关键词:积雪草酸 心肌肥厚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被引量:8
《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第10期1705-1705,1707,共2页蔡强 陆志斌 周存荣 徐晓晗 吴延虎 
目的:比较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将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微创 
管状胃代食管减轻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江苏医药》2011年第14期1691-1693,共3页徐海萍 骆金华 孙杰 徐晓晗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胃食管反流程度。方法按手术方式将31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A)组和传统手术(B)组。术后1周,胃肠功能动态pH值监测仪测定24 h的pH值。记录全天的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时间...
关键词:管状胃 食管重建 胃食管反流 食管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