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孙奇逢语言当下古籍文献古籍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兰台世界(下旬)》《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求经世而言明道:理学视野下的孙奇逢诗文创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2-16,共5页李春燕 
2014年河南大学研究生综合改革项目"明清之际大儒著述及交游研究"(Y142503)
作为理学家的孙奇逢,其诗文创作可以视作其思想的补充与延伸。孙奇逢的经世笃实思想贯穿在其诗文中,深与明末清初的时代主流精神相契合。在经世观念的指引下,孙奇逢诗文创作强调情意真切,咏叹皆为心中实感,注重抒一己怀抱,因而甚见其为...
关键词:孙奇逢 诗文创作 理学 经世明道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对现今治学的启示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175-176,共2页李春燕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轨迹清晰,脉络彰明,对清代学术史研究多有创获,而于学界影响深远。虽然《清代学术概论》是对清代学术史的总结,但通篇也贯穿着梁启超为学做研究坚持学术本位的基本态度,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保持思想独立而三者结...
关键词: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治学 启示 
孙奇逢《理学宗传》源流考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下旬)》2015年第9期171-172,共2页李春燕 
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明清之际大儒孙奇逢著述及交游研究"(项目编号Y142503)
孙奇逢《理学宗传》三易其稿,历时三十载而成,是其学术代表作。然而,《理学宗传》的版本流传情况,学界鲜有研究,很有必要去开拓。是书付梓过程之不易,孙奇逢治学之艰深也值得我们仔细体味与学习。同时,也希望通过对《理学宗传》编撰、...
关键词:孙奇逢 《理学宗传》 成书过程 版本 
久久驻足,不能自拔——文本分析木心《从前慢》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7期114-115,共2页李春燕 
2015年羊年春晚一曲《从前慢》广受大家好评,迅速走红。这首诗歌得到大家肯定,并非偶然,不仅仅是因为其曲调的悠扬动听,更重要的是作为诗歌,其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本文便试图通过对这首诗的语言、情感与哲思三部分的分析来探讨其诗歌...
关键词:木心 《从前慢》 语言 情感 哲思 
男子簪花如雨为哪般——观照宋人的审美文化心态
《新余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03-106,共4页李春燕 
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文化心态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烙上鲜明的时代痕迹。宋代男子簪花如雨作为宋人审美文化心态的外在表征之一,涵蕴着丰富的审美文化理想。宋型文化下,作为文化传承与创造主体的文人士大夫是审美活动的主要践行者,具...
关键词:男子 簪花 宋代 审美文化心态 
论苏轼对词地位提高的实践与创作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李春燕 
北宋中期,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为提高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仅在理论上提出词"自是一家"、"词为诗裔"等,还以不断地实践与创作为词坛带来变革新风,引起词的方向性嬗变。然而苏轼以怎样具体的实践与创作一改传统...
关键词:苏轼 实践创作 提高 词的地位 
孙奇逢与汤斌交游考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李春燕 
河南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NO.:Y142503)
孙奇逢乃明清鼎革之际最具代表性的耆硕之一,而汤斌则以理学名臣享誉于世,二人自康熙五年丙午多有来往,亦师亦友,情谊甚笃而师友之道传。然学界对其具体交游鲜有研究。通过对二人具体交游情况的考证与分析,我们可以窥探出汤斌在孙奇逢...
关键词:孙奇逢 汤斌 交游 学术思想 
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当下的思考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15年第4期1-3,共3页李春燕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学科,是从事文史社科相关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它的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同时对其...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籍电子文献 传统古籍文献 发展趋势 
诗歌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赏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11期99-100,共2页李春燕 
苏珊·卡纳斯·朗格曾言,诗歌总是要创造某种情感符号的。本文就是借助朗格的这种理论,从文本中有关联的词语和情感表现的情节性两方面着手,来分析和探讨《行行重行行》所展现给我们的情感内涵、演变及发展,重新赏味诗歌传达出的情感美...
关键词:《行行重行行》 符号学 诗歌 情感模式 
“二”字文化语言学考辩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第12期124-127,共4页李春燕 
"二"字近年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谈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中。然而,人们在使用"二"字的时候,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用。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二"字的词义及古今词义的演变、"二"字网络词...
关键词:“二” 语言 网络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