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罗生

作品数:14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龙舟竞渡文化意义宝钗薛宝钗《红楼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红楼梦学刊》《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求真——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改编的最高原则
《云梦学刊》2008年第2期108-113,共6页杨罗生 
重新改编《红楼梦》为电视剧,有些基本原则不能违背。《红楼梦》的主题具有多元性,《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已获公认,但为真人立传("闺阁昭传")常被忽略、误解甚或歪曲,这主要表现在对薛宝钗为代表的"理性之真"的误读;对以程朱理学...
关键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改编 求真 
严监生式悲剧与民族文化心理——论为严监生招魂被引量:3
《云梦学刊》2007年第6期81-88,共8页杨罗生 
严监生是善人,也是愚人,是恪守虚伪礼节的悲剧;严监生看不破金钱,过份刻薄自己,落下"吝啬鬼"的千古骂名,这是善人被误解的悲剧。严监生代表作者对金钱的深刻认识,他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符号。严监生形象告戒世人:面对金钱,既要善...
关键词:严监生 善人 
竞渡本招屈考——兼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4
《云梦学刊》2006年第6期48-52,共5页杨罗生 
先秦至今历代龙舟竞渡文献资料及竞渡起源诸说表明,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融入纪念意义。各地、各民族原本差异很大,后世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纪念屈原成为共识。竞渡中的巫风与其他习俗源于夏、周时代,屈原为代表...
关键词:龙舟竞渡 起源 文化意义 招屈 
论《红楼梦》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
《云梦学刊》2005年第6期43-45,59,共4页杨罗生 
《红楼梦》“师楚”之维护理想、选择死亡的悲剧精神,具有广泛性、深刻性与独特性。《红楼梦》“师楚”之艺术传统,表现出感情深挚、追求创新、运用象征、打破传统、随意挥洒的特点。曹雪芹与屈原之间有着“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情共鸣...
关键词:《红楼梦》 屈原 继承 发展 
驾起承载雅俗文化的龙舟——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9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27-31,共5页杨罗生 
在搜集、清理从先秦至今历代龙舟竞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察了龙舟、竞渡、龙舟竞渡三个不同概念产生的不同时代,指出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巫祀、纪念等功能。分析了龙舟精神:团结协作,奋勇争先。论证了龙舟文学作品具...
关键词:龙舟竞渡 起源 文化意义 
写好一个“人”字不简单——读《许诺纪念文集》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111-112,共2页杨罗生 
金圣叹说,<西厢记>必须扫地拜读,以期无一点尘芥于胸,必须焚香拜读,致其恭敬虔诚而与神通,既要一气读之,总揽其纲要,更须精细读之细寻其妙处.我在读余三定所编的<许诺纪念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下简称<文集>)时也有同样的感受...
关键词:《许诺纪念文集》 余三定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 政治生涯 传统道德 
性灵之真与理性之真的融合——钗、黛和好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2
《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03-106,共4页杨罗生 
根据《红楼梦》文本 ,分析了宝钗、黛玉都是真诚的少女 ,黛玉表现为“以直为诚”(性灵之真 ) ,宝钗表现为“以曲为诚”(理性之真 ) ,虽有矛盾 ,但非对立 ,虽有误会 ,更多融合。这是曹雪芹对多姿多彩的人生的肯定 :性格尽管差异很大 ,只...
关键词:性灵之真 理性之真 
龙舟竞渡研究状况与文献整理被引量:5
《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杨罗生 
对现代龙舟竞渡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 指出其中的种种不足,提出了文献整理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龙舟竞渡 文献整理 
自由—东坡词的本质内核被引量:1
《云梦学刊》2004年第4期76-80,共5页杨罗生 
追求自由,是东坡词的本质内核。首先表现于追求“适情”人生。其次表现于艺术上追求“天然”。苏轼将“人”、“文”统一于“自由”这一基点。
关键词:苏轼词 自由 
漫说薛宝钗的“冷”被引量:7
《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2期219-234,共16页杨罗生 
本文别开生面在对“冷香丸”的制法与象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对薛宝钗“冷”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认识薛宝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薛宝钗形象 传统文化 “冷香丸” 制作方法 象征意义 描写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