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京派研究范式流派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sthetisch指涉、情感与“判断的自由”——论康德鉴赏判断的“质”
《中国美学研究》2022年第2期239-269,共31页梁伟 
康德鉴赏判断的第一契机是“质”的契机,但何谓鉴赏判断的“质”却众说纷纭。学界通常或因§1的标题说“鉴赏判断是?sthetisch”,而直接将这句话视作鉴赏判断的质的规定,即将?sthetisch视作鉴赏判断的质;或因§2(标题“那规定鉴赏判断...
关键词:康德 鉴赏判断 无利害 情感 质的契机 
为一座城、一代人写心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梁伟 
海口是一块"福地",其居民性格自傲与淳朴并存。建省办特区,使他们处于历史交汇处,他们一脚还留在"老城",另一脚却已不得不朝现代化大都市迈进。崽崽《我们的三六巷》为一座城、一代人写心,以深情笔触切入此一时代背景,描绘了闯海"人才"...
关键词:崽崽 城市叙事 闯海人 
文学群落:一种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京派”文学研究为例被引量: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155-164,共10页周泉根 梁伟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京派观念的歧出并行是囿于"文学流派"的视角。若以"群落"角度代替"流派"能消除诸多"本质先于存在"的局限或误导,更好地还原其错落有机的原生态。我们可从京派的催生和销沉过程的外部因素和其自由主义、审美本位主义观...
关键词:京派 文学群落 流派 自由主义 研究范式 
序跋:透析京派的一个副文本视角被引量:3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梁伟 张菁 周泉根 
京派序跋作为副文本,在内容上,一面指向"书里边",一面指向"书外边",京派诸多方面皆在其中有所反映。结合热拉尔·热奈特副文本理论,京派序跋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叙述:作家文事交往的见证;作家思想历程的载体;深度批评的实践篇章;文...
关键词:京派 序跋 副文本 周作人 沈从文 热拉尔·热奈特 
从“跨区域公共空间”看《大公报·文艺》与京派的相互影响
《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119-122,共4页梁伟 周泉根 
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指出,晚清以后,形成现代知识分子的制度性媒介,学校、传媒和结社,在城市社会,逐渐出现。学校、传媒和结社,是三种基础建构(infuastructure),是知识人社会,得以凭借的三个基础性公共网络。学...
关键词:公共空间 大公报 跨区域 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近代思想史 京派 文艺 转型时代 
“文人相轻”:一场关于“论争”的论争——兼议鲁迅与京派之论争观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9期51-54,共4页梁伟 张菁 
有论争,即会有关于"论争"的看法,即"论争观"。1930年代中国文坛的"文人相轻"之争,正是一场关于"论争"的论争,一场"论争观"大碰撞的论争。通过"文人相轻"之争,不但可以看出鲁迅、林语堂、曹聚仁、魏金枝、沈从文等各个论争参与者的论争观...
关键词:京派 “文人相轻” 鲁迅 沈从文 林语堂 论争观 
断裂与迷惘——试论陈版《赵氏孤儿》中神话叙事与日常性叙事的结构关系
《电影评介》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张菁 梁伟 毛明 
纪版和陈版《赵孤》的故事主题都是复仇。纪版由于坚持彻底的神话叙事而获得了一种叙事的完整性。陈版开头部分为自在的复仇神话叙事,后将近三分二部分自为地转向了教育的日常性叙事,影片出现了深刻的叙事的断裂。影片最后又抛弃日常性...
关键词:复仇 神话叙事 影像叙事 教育 启蒙 伦理 
当下语境“政府那些人”的知识分子叙事——评符兴全小说《大音希声》
《当代文坛》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梁伟 周泉根 
1905年科举废止,四民之首的士被政治与文化双重边缘化,身心长期徘徊无依。"五四"华丽登台,虽为现代身份之觉醒,亦是夕照之返景与积怨之爆发。转徙于政治与经济谋决一切之当下,知识分子的疏离感并未稍减,尴尬心境最能于文人型官员中管窥...
关键词:官场小说 文人型官员 知识分子叙事《大音希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