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莲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工笔工笔人物主观色彩工笔画工笔花鸟画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包装与设计》《美术观察》《美术大观》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广府骑楼课程为例
《包装与设计》2025年第1期150-151,共2页易惜杨 潘英莲 
2023年度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钟子重点培育项目(编号:23MSKA03)。
对美术教育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结合地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知美、分析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本文以广府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广府骑楼为例,探究“项目式学习”教学方式...
关键词:广府文化 项目式学习 文化理解 创意实践 
工笔人物创作中的随"意"赋彩——以《最美"逆行者"》为例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23年第4期140-141,共2页潘英莲 
华南师范大学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高校色彩教学中以个性为导向的主观色彩培养研究。
魏晋时期,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理论,从表现物象的精神内涵、表达画家的情感,到用笔技巧,刻画物象的结构、外形,设色赋彩以及画面的构图和作品的摹写等,建立中国绘画创作的基本标准.其中"随类赋彩"的设...
关键词:《古画品录》 绘画创作 当代画家 工笔人物 随类赋彩 中国传统绘画 色彩处理 大胆创新 
工笔人物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表现——以《红船溢彩》为例
《美术观察》2020年第11期126-127,共2页潘英莲 
华南师范大学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高校色彩教学中以个性为导向的主观色彩培养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下,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理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色彩不只是为了单纯还原事物的自然面貌,更多的是主观进行色彩表现,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从...
关键词:工笔人物 审美水平 当代工笔人物画 主观色彩 色彩表现 红船 视觉效果 色彩理念 
绘画创作与主观色彩的建构研究
《艺术教育》2019年第11期129-130,共2页潘英莲 
色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组织绘画语言的形式,各种色彩之间的相互结合,产生出新的不同的样态和个性。不同于我们肉眼所看到的自然界事物所具有的色彩,主观色彩是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带有强化了的个人意识、主观感情和自我判断,将客观...
关键词:绘画创作 主观色彩 色彩语言 
浅说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迁想妙得”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19年第4期146-147,共2页潘英莲 
早在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重要美学观点。“迁想妙得”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根据所见的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情感迁入到所绘对象中,与对象融合,最后把握住对象的神态气韵“迁想妙得”的目的是为了...
关键词:迁想妙得 创作过程 工笔花鸟画 生动形象 东晋时期 美学观点 想象力 画家 
平面构成在工笔画中的运用被引量: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85-188,192,共4页潘英莲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趋势,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吸收新理念,进行着多样化的发展。工笔画家从平面构成原理中得到了很多新的启示,把平面构成中的...
关键词:平面构成 对比构成 重复构成 肌理构成 密集构成 
潘英莲国画作品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潘英莲 
潘英莲,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201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 2008年国画作品《暗香》入选第二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并被广东科学馆收藏。
关键词:中国画 作品选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 2010年 2008年 广东省 
工笔白描人物教学研究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11年第5期151-151,共1页潘英莲 
白描人物是构成工笔人物的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工笔白描人物教学中,需要从质感、形体空间感、审美趣味性和情感性几个方面作研究,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掌握线的内涵,发展线的运用。
关键词:白描人物 质感 形体空间感 审美趣味性 情感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