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虹

作品数:13被引量:7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北京话山东方言官话方言读音汉语方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方言》《语言科学》《中国文化研究》《语文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东方言的平舌儿化韵母被引量:3
《语言学论丛》2016年第1期147-164,共18页高晓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3-0688);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4YJ150006)资助
山东方言儿化韵母除了卷舌韵母之外,少数方言还存在平舌韵母。这些方言均有三组基本韵母儿化,对应于两组平舌儿化韵母,但各方言具体情况略有不同。章丘、博山等方言仅有平舌儿化,定陶、微山等方言平舌儿化与卷舌儿化共存,但共存的状态...
关键词:山东方言 儿化 平舌儿化韵母 卷舌儿化韵母 
词语构造的多能性和时空性——从“腰封”及其相关词语的形义关系谈起被引量:7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3期41-50,共10页高晓虹 施春宏 
该文尝试通过对"腰封"及相关词语的分析,探讨词语构造的多能性和时空性以及新词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语义空间的变化。
关键词:词语构造 语义空间 “腰封” 
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在官话方言中的演变被引量:8
《语文研究》2013年第2期54-59,共6页高晓虹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汉语方言语音量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方言语音专题研究"的资助
文章考察了古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在官话方言中的读音情况,并结合止开三等字的韵母、古日母字以及知庄章声母的读音讨论了止开三日母字在官话方言中的演变。
关键词:止开三日母字 日母字 官话方言 卷舌化 
山东章丘方言的语气词被引量:2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高晓虹 
描写了山东章丘方言中语气词的出现位置及功能分布,并与普通话的语气词进行了比较。根据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语气词的区别,推测普通话用于是非问句的"吧"应来自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并认为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的"口忙"应是"么"。
关键词:章丘方言 语气词 功能分布 
汉语方言地理学历史发展刍议被引量:2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48-56,共9页高晓虹 
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料库的方言语音特征量化比较研究(09JBT06)"的资助
本文通过比较方言地理学在西方与中国、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差异以及贺登崧与赵元任研究的不同,探讨汉语方言地理学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文章还讨论了20世纪末汉语方言地理学热的原因及其将来的发展,认为汉语方言...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 方言地理学 历史发展 
山东章丘的丧葬风俗及其对先秦丧葬风俗的保留
《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2期190-198,共9页高晓虹 万丽华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章丘的丧葬风俗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对其中与先秦三礼相关的部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章丘丧葬风俗的主要特点。最后比较山东章丘、费县以及陕西岸底的丧葬风俗的异同,指出三地的相同之处一定程度上源于...
关键词:丧葬风俗 三礼 章丘 
助词“了”在山东方言中的对应形式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2
《语言科学》2010年第2期177-186,共10页高晓虹 
山东大学岳立静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中西部方言语法研究"(批准号:08JDC105)的成果之一
文章考察了助词"了"在山东方言中的对应形式,分为合一型和二分型两种。合一型有"了"、"啦"、"唠"、"喽"四种读音,主要分布在东区,少数在西鲁片;二分型有"唠—啦"等17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区以及相邻的东区方言。"了1"位置上的形式有"唠"...
关键词:助词“了” 山东方言 弱化 合音 
官话方言宕江摄阳声韵知系字读音分合类型及其演变关系被引量:3
《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153-165,共13页高晓虹 
本文首先以"张、章、装、撞、双"为代表字考察了官话方言里宕江摄阳声韵知系字的读音分合类型,其中二组型"张章≠装撞双"是官话方言中最普遍的,又以"开口合口"这一小类最多。然后具体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情况,最后结合音韵材料讨论《切韵...
关键词:官话方言 宕江摄阳声韵知系字 分合类型 
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以“水泥、肥皂、西红柿、马铃薯”等为例被引量:11
《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68-76,共9页高晓虹 刘晓海 
教育部“十五”规划科研项目“汉语方言地图集”资助
描写借词指汉语中以“洋、番、胡”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本文以“水泥、肥皂、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事物为例,考察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分布情况。其中,“洋-”“番-”使用最多,“洋...
关键词:描写借词 汉语方言 “洋” “番” 
北京话韵母o uo e ie ye溯源被引量:8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高晓虹 刘淑学 
本文认为,从《中原音韵》到今北京话,韵母系统的主要变化是今韵母o uo e ie ye的形成。由此,文章利用若干历史音韵材料,考察两组韵母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开合对称的制约和外方言的影响是导致变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北京话 《中原音韵》 开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