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

作品数:20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实践情性诗学研究元代大众文化语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美文(青春写作)》《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电影评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电影《色·戒》艺术实践的美学诉求
《电影文学》2013年第21期19-20,共2页高杨 
电影《色·戒》以其对传统电影艺术实践的颠覆和营造新的观影经验的美学诉求,成为2007年娱乐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部影片以人性化的视角表现了个人面对情感和道德选择时的两难境遇。李安导演强化了电影艺术对内心情感的真...
关键词:《色·戒》 艺术实践 美学诉求 
论观赏活动中文明观众的心理结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第10期141-142,共2页高杨 张远 
北京市重点研究课题"北京市艺术观赏与文明素养研究"阶段性成果(HW12059)
观赏文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成为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消费社会中人的心理结构的改变,探讨文明观众的形成方法与路径,以期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观赏活动 文明观众 心理结构 
元代杨维桢“情性论”诗学研究
《阅江学刊》2013年第5期145-148,共4页高杨 
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是元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其形成与元代独特的经学背景密切相关。元代经学在主体性转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这对元代诗论的影响表现在哲学化和注重自我两个方面。杨维桢的"情性论"诗学对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进行...
关键词:元代诗学 杨维桢 情性论 哲学化 注重自我 
《一代宗师》:新媒体时代视图与叙事的对抗
《电影评介》2013年第16期18-21,共4页高杨 
2013年首部华语大片《一代宗师》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接受社会舆论的批评.这部电影仍然保持着王家卫式的视觉感受和场面调度,但是新的技术的运用使原来朦胧诗意的图片变得清晰,而这种透明性使电影的诗意成分被大幅度剥离.如果将其视为华...
关键词:《一代宗师》 新媒体时代 叙事 视图 电影生产 对抗 场面调度 视觉感受 
多元文化交融与苏轼文学审美范式嬗变
《文艺评论》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高杨 
苏轼(1037--1101)动荡波折的一生始终有文学与其相伴,他是宋代文人主流文化人格的代表。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认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他的文学人生我们可以了解那些生活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审美范式 文学 文化交融 苏轼 嬗变 历史文化语境 文化人格 宋代文人 
论《搭车游戏》中的人格表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4-36,共3页高杨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以深刻地反映并批判现实著称,并且他的创作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方式又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不采用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方法,而是通过典型人物的心理突出特殊政治环境的存在。小说《搭车游戏》就...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 《搭车游戏》 人格表征 
论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文化重建
《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76-79,共4页高杨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作为独立于个人与经济并对其有制约作用的整体外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呈现出滞后社会发展的特征。这就要求社会结构在社会转型期不段地调整自身,与社会整体的文化价值取向相匹配。最终,通过文化对...
关键词: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 文化重建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美学意义被引量:1
《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高杨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在2012年尾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这部电影采取的喜剧类型,非常适合观者的欣赏习惯。影片用都市白领的生存境遇作为叙事的主线,并且将幸福感等重要命题纳入到作品的讨论之中,这无形地在喜剧娱乐的基...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 大众文化 电影美学 
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5-7,共3页高杨 张远 
新文化运动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思想,在与传统文化对抗的过程中,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文化运动立足于人的现代化,通过对西方实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引入,切实地做着改造民众的工作。它的政治指向是建立现代民...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领导权 社会转型 
论《凤阳士人》的互文性与表意的焦虑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高杨 
蒲松龄的小说《凤阳士人》吸取了唐代白行简《三梦记》的主要故事,还借鉴了宋代《太平广记》中《独孤遐叔》和《张生》的情节模式。但是,在具体表述方面这部作品又与其前代作品存在明显差异,当代文论进行文本研究时特别重视这种互文现...
关键词:《凤阳士人》 戏仿 焦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