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桥

作品数:44被引量:11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原子弹诺贝尔奖新中国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更多>>
发文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导报》《科学文化评论》《当代中国史研究》《党政干部参考》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数字技术开源开放生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5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黄庆桥 兰妙苗 黄蕾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重大科技工程的决策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20BDJ089)。
中国开源技术获得显著发展,国家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中国正积极投入世界开源生态的构建和技术开发大潮之中。推动开源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自主完善的开源生态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作为信息技术开源发展的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
关键词:开源系统 开源技术 开源软件 
盛宴已经结束--杨振宁对高能物理的独特观点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科学文化评论》2022年第1期5-15,共11页黄庆桥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SG14)。
杨振宁对高能物理有其独特的观点。他认为,高能物理是物理学的尖端,其发展就像在沙堆顶上撒沙子,从基底到顶端都有所提高,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同时对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高能物理蓬勃发展的“盛宴”已...
关键词:杨振宁 高能物理 高能加速器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科学探险活动初探
《科学文化评论》2020年第2期46-61,共16页兰妙苗 黄庆桥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1989—1990年来自6个国家的6名探险家和科学家组成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完成人类南极探险史上首次借助非机械力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这是南极科学探险考察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6国队员于活动中展现出和平、合作与科学的精神...
关键词:1990 横穿南极 科学探险 
基础与应用之辩:李政道与杨振宁对中国科技战略的不同观点及现实意义被引量:2
《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黄庆桥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17SG14)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和工业落后...
关键词:李政道 杨振宁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杨振宁与20世纪物理学——基于《20世纪物理学》的实证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11期123-128,共6页黄庆桥 李芳薇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17SG14)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
关键词:杨振宁 《20世纪物理学》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技术路线之争
《科学文化评论》2019年第4期73-86,共14页顾天丽 黄庆桥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SG14)
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提上日程。高能加速器技术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从轰击固定靶质子加速器到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转变,即从"八七工程"的下马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的出台。"八七工程"是基于中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
关键词:八七工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李政道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 
共享之殇:“李杨之争”的历史过程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12期57-62,共6页黄庆桥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SG14)
1946-1952年是李政道、杨振宁相识与初次合作中断的时期,1955-1962年是李、杨再次合作并最终决裂的时期,1982-1986是"李杨之争"的形成时期,1998年之后"李杨之争"迅速激化并扩散。"李杨之争"最初仅限于科学界,但很快就从科学共同体内部...
关键词:李政道 杨振宁 “李杨之争” 
科学背后的政治竞争:1957年围绕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国际争夺战被引量:1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黄庆桥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17SG14)
1957年,在美苏争霸、两大阵营对峙的时代背景下,美国、苏联、新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围绕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及其获诺贝尔奖一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美苏之争,既是一场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更是双方在科学上的一场争霸...
关键词:李政道 杨振宁 宇称不守恒理论 诺贝尔奖 
1957年台湾地区对李政道、杨振宁的争取
《同舟共进》2018年第8期57-60,共4页黄庆桥 
1956年10月,李政道、杨振宁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他们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假设.1957年1月,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等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率先证实了这一理论.很快,李、杨二人与宇称不守恒理论一起,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1...
关键词:台湾地区 李政道 杨振宁 一个中国原则 宇称不守恒 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评论》 科学实验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之历史溯源被引量: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83-91,共9页黄庆桥 
2017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起源;创立与影响研究"(17SG14)
杨振宁在第二次回国期间的1972年6月27日至7月5日,与中国科技教育界进行了共计10次的较大范围交流。在此过程中,杨振宁力排众议,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杨振宁认为,美国、日本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经验都不适合中国,中国还不具备条件建造...
关键词:杨振宁 高能物理 高能加速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