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良君

作品数:50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明清小说中国古代诗歌故事《聊斋志异》梦游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河西学院学报》《学术论坛》《中州大学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同中有异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范永雪 卞良君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120)
《阅微草堂笔记》和《伊索寓言》里的狐,都有正反两面性格。所不同处,《寓言》狐的类型和内秉比较单一,《笔记》狐则多样而复杂;《寓言》狐只具有物性和拟人性,《笔记》狐除此之外还具有独特的神魔性。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主观方面涉及...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伊索寓言》  比较 
《醒世姻缘传》中晁氏家族贪婪心性论析被引量:1
《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4期123-128,共6页刘欢 卞良君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41120)
《醒世姻缘传》以平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晁氏家族中人的狭隘自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心性之贪婪、形象之丑恶,令读者警醒,引人深思。晁氏家族中人贪婪心性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人性、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晁氏家族 贪婪心性 
道情、宝卷中的韩愈故事及其对相关地方戏曲的影响被引量:2
《学术论坛》2015年第8期101-106,共6页卞良君 
在道情、宝卷形式的"湘子仙话"中,韩愈不只是韩湘子的陪衬,他自己也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这里有关韩愈的故事,相对完整,且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创作上,于历史乃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较相关前代小说、戏曲,则既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又有不同...
关键词:道情 宝卷 韩愈故事 地方戏曲 
《聊斋志异》中僧道故事的奇趣与哲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69-73,111,共5页吴旭莹 卞良君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编号:GDJG20141120)
僧道故事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部分,有不少巧妙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呈现出众多身怀异术而言行举止不合常理人情的和尚道士形象,充满了奇妙的趣味。同时,僧道故事中还往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是蒲松龄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有他对社会...
关键词:《聊斋志异》 僧道故事 奇趣 哲理 
论《三国演义》次要人物的戏剧美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郑凯男 卞良君 
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GDJG20141120)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三国演义》 次要人物 戏剧美 悲剧人物 喜剧人物 
“幽灵”视角看《红楼》
《榆林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茹嘉明 卞良君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编号:GDJG20141120)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艺术时空,史诗般的内容与结构给人们以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预设空间。小说的整个故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人产生如梦似幻、超凡神异的感觉。借用"幽灵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红楼梦》这部...
关键词:《红楼梦》 幽灵 幽灵叙事 
苏轼在朝诗管窥——以送别、酬赠诗为例兼及与外任诗比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97-99,共3页周晓飞 卞良君 
苏轼的在朝诗主要写于熙宁与元祐时期。熙宁变法对苏轼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在朝诗以送别、酬赠为主,抒发了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惆怅、愤懑和无奈之情;元祐年间,苏轼官运畅达,位高爵显,创作了大量的送别、酬赠之类的诗歌,较熙宁间诗...
关键词:苏轼 在朝诗 送别诗 酬赠诗 外任诗 
古代咏物诗的“托物伸意”及表现艺术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88-91,共4页卞良君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善于"以物兴怀""托物伸意",具体为以物寄志、即物寓情、借物议政、假物明理、托物讽刺等。在表现艺术上,咏物诗惯于横向参比而不同于咏史诗的喜欢纵向(古今)对比;咏物诗往往更加富于想象与联想,甚至可以达到形神兼备乃...
关键词:咏物诗 托物伸意 横向参比 形神兼备 
《西游记》的“饥饿”叙事及其文化解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郑冰华 卞良君 
《西游记》在明代心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产生,其主旨就是要努力破除心中之"贼",并且通过"饥饿"叙事来加以寓言式的形象阐释。从生理学上说,"饥饿"是神经中枢的一种感觉,意味着肚子需要填饱;从精神层面上说,"饥饿"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贫乏,...
关键词:《西游记》 “饥饿” 修心 
浅谈元杂剧《桃花女》的喜剧艺术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卞良君 
《桃花女》的作者娴熟地运用人物动机与客观效果的抵牾与悖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反差与比衬,以及人物语言及动作情态的多次间隔性重复来制造幽默气氛和喜剧效果。可以说,《桃花女》是元杂剧中难得的真正的喜剧。
关键词:桃花女 元杂剧 喜剧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