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富

作品数:20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通雅》方以智《孟子章句》介词补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池州学院学报》《语文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汉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雅·乐曲》“九招”条补正
《兰台世界》2018年第7期153-155,共3页武楚茗 周远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型历时语文辞书音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9)
方以智于此条勾勒了韶乐的起源与发展。由语音分析可知,"招""韶""""翘"同,字形之别仅体现朝代差异。"箫""箾""籥""勺"在造字之初声母的发音部位都在齿头,韵部靠近。"箫""箾""籥"均指为韶乐伴奏的编管乐器,后因周乐《勺》舞者执竿而分化,...
关键词:通雅 箫韶 大招 上古音 
“打”字都瓦切的来源被引量:2
《语文研究》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周远富 刘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型历时语文辞书音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6ZDA202)的阶段性成果
"打"字自《切韵》时代就有二音,其中德冷切多合吴音,都挺切多合北音。后来二音各自发展又相互影响,最终合二为一。北音都挺切主要受文白异读影响,渐变为阴声韵,约在晚唐五代不断向南方扩展,到北宋时已是南染北音,基本完成流变,南宋官方...
关键词: 都瓦切 来源 辞书修订 
出土文献与辞书编纂被引量:1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91-96,共6页周远富 孙莹 
国家社科基金(14BYY12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12)
出土文献和《辞源》、《汉语大词典》的相互比照,可以作为提前首见例、增补词条、完善释义的参考。如何利用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是大型历时语文辞书编纂、修订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出土文献 辞书 称谓 
南通竹枝词概述
《文教资料》2017年第11期14-15,23,共3页陈园园 周远富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枝词作为一种特别的诗体,语言通俗,风格清新,雅俗兼济,是文人诗与民歌的结合。南通在清代出现了不少竹枝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真实地展示了当时南通地区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为南通地方史保存了大量有...
关键词:南通 竹枝词 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 
《通雅》“馄饨”诸条辩证被引量:1
《兰台世界》2016年第20期72-74,共3页张悦 周远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型历时语文辞书音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9)
方以智的《通雅》中关于面食"馄饨"的称法众多,每一种称法均有其历史由来,各别称之间亦存在隐含的音义关联。馄饨的古称对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有所影响,且在各大方言中亦有迹可循。
关键词:通雅 馄饨 读音 方言 
《通雅·乐曲》补正
《兰台世界》2016年第6期152-153,共2页孙莹 周远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型历时语文辞书音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9)
《乐曲》为《通雅》第二十九卷,本文对其中一条加以补正。指出是否上弦索是就南北曲的旋律特点而言的,实际两者皆可入,使用频率不同而已;"北无入声"确实"不始于元时",在戏曲中的体现不晚于金代,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北宋年间就已初现端倪。
关键词:《通雅·乐曲》 补正 弦索 入声 
《通雅》与古韵通转被引量:1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77-80,共4页周远富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接推求古音,以期"一变而至于道",...
关键词:方以智 《通雅》 古韵通转 
孙锦标与南通方言研究被引量:5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周远富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SJD740012)
《南通方言疏证》为孙锦标著述四种之一,计四卷五十类,大致以"人事"、"自然"、"生物"为序;释义主要针对《光绪通州志·方言》辨正、溯源、订补;注音包括直音、读若、反切三类;引证广泛,例证丰富;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史料价值,在南通方言...
关键词:孙锦标 南通方言疏证 十九世纪的南通方言 
《通雅》与明清之际的考据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周远富 
方以智《通雅》的学术方法可以概括为"贯通经史"与"折衷古今",这与明末清初诸考据大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变化趋势;对其后学者如阎若璩、朱彝尊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方以智 《通雅》 明清考据学 
《通雅》古音学及其应用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70-74,共5页周远富 
方以智《通雅》堪称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其治学的核心在小学,而其小学的核心又在音学。在古音学方面,他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在研求古音的基础上,方氏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实施因声求义,在破通假、求语源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成...
关键词:方以智 《通雅》 古音学 因声求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