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客体论抒情长恨歌《长恨歌》白居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江丛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将社会问题之深刻表现于奇想之戏虐——谈《聊斋志异》主题表现的含蓄性
《北方文学(下)》2018年第3期37-38,共2页张军 
明清之际,小说创作佳作迭出,蒲松龄毕其一生心血而写成的《聊斋志异》,以其精深繁复的思想内容和不同凡俗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而在蒲松龄的众多奇想故事之中,他赋予每篇文章独到的见解和寓意:同样写鬼,它的寓意比别的小说往往更为深...
关键词:探索与追求 封建制度 女性意识 社会问题 
也论李逵形象之恶
《长江丛刊》2017年第11期1-3,共3页张军 
《水浒传》李逵形象,历代评论家对其评价大多过高,尽管在他身上存在着一定的亮点,但更多的却是人性中劣质的显现,在他身上有嗜杀与纯孝的二重性,而他的劣性皆在作者轻松潇洒的笔调以及诸多权威评论家的评语下或被掩盖,或被异化。...
关键词:李逵 嗜杀 异化 纯孝 二重性 
游走于江湖与官府之间——《七侠五义》中展昭形象分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张军 
《七侠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侠义之士,讴歌和赞美了其"侠之忠"与"侠之义",并且使这些侠士及其侠行、侠节,侠行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核心和主体。作为"侠士"的代表人物,展昭的形象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初读《七侠五义...
关键词:《七侠五义》 展昭 侠之忠 侠之义 忠义两全 
试论周易神秘数字“八”的形成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09年第1期16-17,共2页张军 
“八”是《周易》中的基本数,也是极数;“八”数的形成来自于人类远古因对太阳神崇拜而产生的方位标识的推衍,进而产生结绳记事。
关键词:《周易》  基本数 极数 方位标识 
以学养厚德 致真经事功——论曾国藩修身处世与成功之道的关系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张军 王建弢 
曾国藩是5000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成功者:事功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他以身体力行激励着出身贫寒人家子弟的成长和进取,以他不断完善的人格和不断充实的学养对中国传...
关键词:曾国藩 修养 人格 内圣外王 
诗的平衡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54-56,共3页张军 
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一般都依靠其外在的结构,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却不尽然,诗歌就是其特殊性,其完整性不是依靠外在的结构而是内在的平衡,具体表现在抒情、表意、音韵、意象、句式、技巧等方面。这些或局部、或整体的平衡方法在古体诗和现代...
关键词: 平衡 艺术作品 完整性 
古代叙事文意境的审美特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张军 
意境是古代叙事文发展成熟的标志,其审美特征有三:传神、如画与蕴藉.这三者既关系到文章的内容,又关系到文章的形式,是从文章笔力的深刻性、叙事的形象性和文章情韵上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古代叙事文 意境 审美特征 "传神" "如画" "蕴藉" 情感 
长恨歌哭为湘灵——白居易《长恨歌》抒情客体论被引量:5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张军 
白居易《长恨歌》有三种主题之争 ,诗人经历及诗作的抒情导向说明 ,其主题应为爱情说 ,但并不完全是李杨之爱 ,而是有诗人爱恋至深的湘灵的影子 ,依据是 :其一为与湘灵之恋是诗人该类生活的主体情感 ;其二为“歌”
关键词:白居易 诗人 《长恨歌》 抒情客体 湘灵 李杨悲剧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的抒情客体论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6期117-120,共4页张军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的抒情客体不是剑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师友,而是林徽音。依据是:其一,与林徽音的爱情是诗人康桥生活的主体情感;其二,诗歌中意象的个体化,女性化及抒情导向的充分说明。
关键词:徐志摩 《再别康桥》 抒情客体 林徽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