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

作品数:32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纽约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杂文鲁迅文学文体漂泊《朝花夕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财新周刊》《作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所谓“大内档案”》与鲁迅晚期杂文叙事学的展开
《鲁迅研究月刊》2025年第2期5-19,共15页张旭东 
《谈所谓“大内档案”》虽属“叙旧”之作,却位处鲁迅“广州—上海”转场期的关键节点,是鲁迅杂文“自觉”向晚期“诗史”风格过渡的范例文本。文章重构了“大内档案”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了鲁迅杂文中的叙事结构、讽刺手法、修辞策略...
关键词:杂文的自由 大内档案 杂文叙事学 摹仿 
中西文学文化比较分析的方法论反思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4年第4期54-66,共13页张旭东 张莹玉(译) 
本文首先关注中西方知识和文化传统的比较方法的复杂性,指出传统的“影响”和“平行”研究方法已无法捕捉这些文明系统之间的微妙差异。进而批评这些旧方法,认为它们仅限于表面上的比较,往往忽视了塑造各自传统的丰富历史、政治和文化细...
关键词:主题学 摹仿(“行动中的人”) (策略性)封闭视野 比较的共鸣箱 总体论 
不断地历史化
《财新周刊》2024年第39期72-72,共1页张旭东 
美国当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大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Ruff Jameson,又译詹明信)于2024年9月22日在康涅狄格州家中辞世。次日,《纽约时报》罕见同时发了两篇长文纪念,称其为“过去40年内世界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之一”。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家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康涅狄格州 詹明信 理论大师 《纽约时报》 
自由的真与伪:鲁迅1933年杂文里的萧伯纳间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7期1-50,共50页张旭东 
1933年2月,萧伯纳环球旅行途中经过中国,在中外媒体与社会各界激起各种兴趣和议论。鲁迅同萧伯纳的会面并无实质性,但却通过杂文体的“看”与“颂”,向读者指出来访者的“伟大”,又借萧这个“平面镜”揭露本地社会场域里的变态与偏狭。...
关键词:鲁迅“伪自由” 萧伯纳 名实之辩 “杂文的自由” 
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合”与鲁迅的“杂文自觉”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99-101,共3页张旭东 
长期以来,读者对鲁迅小说《伤逝》的读解不满足于“自由恋爱及其局限”的分析框架,但似乎又苦于找不到另外打开文本的新角度。但放在1925年秋鲁迅文体与风格转向的语境里看,这部作品便显示出其与同时期鲁迅杂文创作的亲密关联,甚至在母...
关键词:《伤逝》 鲁迅杂文 风格转向 互文性 自由恋爱 文体 分析框架 
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合”与鲁迅的“杂文自觉”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0期89-98,共10页张旭东 
《伤逝》做于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的鲁迅文学风格的转折期,其叙事结构的文体混合特征,为杂文观念和手法对小说形式的征用提供了清晰有力的说明。就贯穿整部作品的杂文思维与杂文写作原则之坚定和强硬而言,“故事”或“虚构”在此是...
关键词:文体混合 杂文的自觉 形式的破裂 主体的滑稽 
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合”与鲁迅的“杂文自觉”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53-62,共10页张旭东 
《伤逝》做于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的鲁迅文学风格的转折期,其叙事结构的文体混合特征,为杂文观念和手法对小说形式的征用提供了清晰有力的说明。就贯穿整部作品的杂文思维与杂文写作原则之坚定和强硬而言,“故事”或“虚构”在此是...
关键词:文体混合 杂文的自觉 形式的破裂 主体的滑稽 
叙事摹仿的真理与方法: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4期4-55,共52页张旭东 
作为一部被“说”和“绕”出来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以严格的叙事摹仿方法把握和复制了生活世界的“事理”与“情理”逻辑,在语言的能动性内部打开了一个认识与表现的空间。与传统写实手法迥异,小说通过摹仿日常语言的内在节奏,带来...
关键词:叙事摹仿 内在形式 意义即用法 先验综合 万物之道 
“‘而已’而已”及其诗学展开——1927年“清党”事变后鲁迅的沉默与言说
《新华文摘》2023年第2期92-96,共5页张旭东 
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同时期其他文类创作合集如《坟》《野草》《朝花夕拾》中,读者都看到一种与“杂文的自觉”同步、对鲁迅文学“第二次诞生”具有象征意义的写作样式和文学生产程序,这就是由一系列自序、题记、小引、题辞...
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文学 《野草》 序跋文 杂文的自觉 二度空间 序跋体 象征意义 
形式的暧昧: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叙事中立与历史复杂性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期11-20,共10页张旭东 
我在一本谈1990年代文学、电影和思想论争的书里把这个“十年”的头尾确定为1989年到2001年,即从八十年代的终结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至今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当代社会史、文化史断代方式。我下面用“不打引号的九十年代”...
关键词:九十年代 世界贸易组织 八十年代 1990年代文学 十年 思想论争 文化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