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文学

作品数:28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雍青李静刘文辉张梦妮王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写作》《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知识转型、理论生产与学院内外: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三重张力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63-64,共2页李静 
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走过了艰辛而多样的探索之旅。总体来看,1990年代具备“终结”与“起源”的双重属性,这意味着历史已行进至一个时空高度压缩与剧烈转型的阶段。对身处其时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既要面对19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学经...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者 知识转型 启蒙思想 双重属性 市场化 
知识转型、理论生产与学院内外: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三重张力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0期36-41,共6页李静 
1990年代的文学研究者面对着全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挑战,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探索出彼此之间充满张力的研究路径。具体来说,由人文而社科的知识转向及其限度、在全球化体系中阐释中国的理论难度以及穿行于学院内外...
关键词:1990年代 文学研究 知识转向 理论生产 学院体制 
知识转型、理论生产与学院内外: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三重张力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李静 
1990年代的文学研究者面对着全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挑战,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探索出彼此之间充满张力的研究路径。具体来说,由人文而社科的知识转向及其限度、在全球化体系中阐释中国的理论难度以及穿行于学院内外...
关键词:1990年代 文学研究 知识转向 理论生产 学院体制 
“消失”的美德——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的学术写作伦理问题
《写作》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史鸣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长篇小说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27)。
以学术史、伦理学的跨域视野观之,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成果有限,直接原因在于,论证双方的问题意识、理论前提各有不同,“幸福”和“使命”的交锋成为话语生产的中心。更深层原因在于,“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念与“义务论”的道德思...
关键词:1990年代文学 人文精神讨论 学术写作 学术史 写作伦理 
“思想鲁迅”命题对1990年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当代文坛》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李春雨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京味文化传播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A07。
1980年代,伴随着文化复苏,各种文学思潮涌动喷发,各种文学观念融汇碰撞,激活了对一系列文学命题的重新思考。其中,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以“思想鲁迅”的视角,把鲁迅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
关键词:“思想鲁迅” 王富仁 1990年代 文学影响 
“现代”之外的团结是否可能?——重读《白鹿原》的总体性想象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辛颖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ECNUHLYT003。
诞生于新时期与新世纪之间的《白鹿原》,面对着1990年代飞速发展、令人惊异的西方现代性,和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冲击,给出了一种来自传统中国脉络之中、针对中国人存在之根基的总体性启示。从意喻着现代性诞生的主体形式,到群体中有限的主...
关键词:1990年代文学 《白鹿原》 现代性 总体性 
形式的暧昧: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叙事中立与历史复杂性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期11-20,共10页张旭东 
我在一本谈1990年代文学、电影和思想论争的书里把这个“十年”的头尾确定为1989年到2001年,即从八十年代的终结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至今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当代社会史、文化史断代方式。我下面用“不打引号的九十年代”...
关键词:九十年代 世界贸易组织 八十年代 1990年代文学 十年 思想论争 文化史 
1990年代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及其学术史意义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期81-91,共11页王振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当代作家成长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ZW006)的中期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90年代成长小说写作与知识转型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345)的中期成果
199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既有对传统地域文学研究的突破,也有对文学与“都市世界”“日常生活”“民间世界”关系的新探索,还有对“文本空间形式”的关注。“后革命”氛围中的“空间问题”与知识分子“在边缘处追索”...
关键词:1990年代文学研究 空间维度 学术史意义 
小说的冷落和电影、豫剧改编的经典化——《香魂女》与1990年代文学
《当代文坛》2022年第5期47-53,共7页魏华莹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国庆献礼片的视觉经验与文化审美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BZW151。
考察《香魂女》的生产、传播之路,可以发现1990年代文学的经典化路径中所彰显的时代语境与文化生态。从小说问世之初的被冷落,到电影国际获奖的轰动效应,豫剧改编的多重维度,呈现出1990年代的文学生产与跨界传播现象,新启蒙问题的延续,...
关键词:《香魂女》 小说 电影 豫剧 经典化 
颓废的日常生活与曹寇的意义被引量:1
《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马兵 
1998年夏天,作家朱文给几十位写作的同行发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后来以《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为题在当年《北京文学》第10期发表,引起热议并迅即发酵,这使得问卷本身及围绕其产生的聚讼纷纭成为20世纪末一桩标志性的文学事件...
关键词:日常生活 语境意义 颓废 《北京文学》 1990年代文学 调查问卷 写作姿态 1998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