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向红

作品数:11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俗词宋代宋词两宋市井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杂志》《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宋词与宋杂剧的交流互动被引量: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曲向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ZW020)
宋词作为抒情性文体与宋杂剧交流互动,不仅吸收了宋杂剧的插科打诨,而且学习了宋杂剧的打猛诨出——以出人意料的转折结束全篇,从而形成了宋词的俗化;俗化的宋词既为杂剧提供了构思的灵感和源泉,通俗的曲调也为杂剧吸收,为杂剧的发展提...
关键词:宋杂剧 宋词 俳谐词 
以“民间说话”为词——论宋词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52-156,共5页曲向红 
山东财政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
当词学研究者指出宋词发展不断向诗文学习,表现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倾向时,他们所指的只是文人雅词。俗词虽然与雅词同属于抒情性文体,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与叙事性俗文学样式民间说话等保持着亲近关系,并从中汲取营养,因此对于宋词尤...
关键词:“说话”  俗词 
旷代文豪齐鲁缘——苏轼在密州
《文史杂志》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曲向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画家以及文艺评论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一生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浮沉。神宗年间王安石新党一派执政。他讥笑王安石变...
关键词:苏轼 王安石变法 密州 齐鲁 北宋中后期 文艺评论家 新旧党争 散文家 
棒杀与捧杀——试析对柳永词的两种极端评价被引量: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01-105,共5页曲向红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
关键词:柳永  女性 男性意识 
文化的矛盾冲突与柳永其人其词
《时代文学》2008年第23期36-37,共2页曲向红 
本文以柳永为例,从其词的创作、接受及其遭遇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较为清晰地展示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两大阵营的尖锐冲突,并说明文化间的冲突与斗争乃是推动文学产生新变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市井文化 儒家文化 柳永  
略论两宋俳谐词的发展及谐趣建构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35-37,共3页曲向红 
俳谐词与传统词不同之处在其俳谐的旨趣,这既是其备受古代词论家批判之所在,也是其独特性之所在,弄清俳谐词谐趣的建构,可以说是抓住了俳谐词的本质问题,由此出发,方能进一步看出俳谐词独特的审美观念以及这种审美视角对传统审美观念的...
关键词:俳谐词 谐趣 和谐 
“俗词”界说——兼及与相近范畴的关系
《学术交流》2007年第4期166-168,共3页曲向红 
雅俗之辨贯穿整个词学批评史,它建构了中国词学批评最初的理论框架,是词学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但对何谓俗词研究者们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俗词的研究对象与边界范围混乱不堪,因此有必要对其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俗词的特征集中在俗体、...
关键词: 俗词 俗语 俗体 俗意 俗风 
试论宋代燕乐的变化对宋词的影响
《电影评介》2007年第1期76-77,共2页曲向红 
与唐代燕乐相比,宋代燕乐在调法上采用正声调法,在调式上采用为调式系统,在音高上宋教坊乐比唐乐高二律,从演唱者方面看则独重女声。宋代燕乐的这些革新,对于宋代“新声”慢词大盛、宋词女性化特质的形成以及小令体制的改变,起到了决定...
关键词:慢词 燕乐 宋词 
文人价值观的失落与回归——《金瓶梅》与《红楼梦》之比较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年第1期119-121,共3页曲向红 
《金瓶梅》《红楼梦》都是明代中后期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但《金》更多的是受这股潮流所引起的士大夫文化的下移、向市井民间趋近的影响,更多地反映了市井的价值观念与取向,而《红》更多的是受这股潮流所引起的闺阁文化的繁荣景...
关键词:金瓶梅 红楼梦 
柳永词的市井趣味及文化冲突
《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160-162,共3页曲向红 
关键词:柳永  宋代 文化冲突 儒家文化 人格类型 “市井色彩” 古代文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