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一

作品数:23被引量:78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双重差分模型农地确权新型农业农地流转金融调查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管理世界》《南开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移动社交时代的信任重构:社会互动与信息传播视角的双重考察被引量:1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期166-189,共24页李江一 荔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3108);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2)。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润滑剂.传统理论普遍认为社会互动和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信任,而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与普及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互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但目前关于其是否会以及如何影...
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 社会信任 社会资本 社会互动 信息传播 
移动社交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信息红利还是数字鸿沟?被引量:4
《统计研究》2023年第10期69-82,共14页李江一 荔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移动社交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家庭金融的视角”(72373108);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回流劳动力就业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研究”(2021CXC12)。
知识溢出是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但目前关于其是否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仍十分缺乏。本文使用三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采集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
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 知识溢出 信息红利 数字鸿沟 三重差分模型 
移动社交网络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的从众行为被引量: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9期2535-2555,共21页李江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3108);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2)。
移动社交网络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之一,但关于其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2015和2017年采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社区建立微信群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
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 信息传播 股市参与 学习效应 从众效应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非农就业带动效应研究被引量:2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21,共12页李江一 仇童伟 秦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研究”(71903140);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回流劳动力就业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研究”(2021CXC12);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创业带动效应研究”(SC21C036)。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家庭和社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带动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使农民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个百分点,但对创业无...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溢出效应 非农就业 双重差分模型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22年第5期66-85,共20页李江一 秦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9031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YJC790081);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2)。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 比较收益 双重差分模型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被引量:78
《管理世界》2022年第2期84-99,共16页李江一 秦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9031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YJC790081);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2021CXC12)的资助。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 比较收益 双重差分模型 
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被引量:14
《财贸研究》2021年第9期57-69,共13页李江一 仇童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研究”(71903140);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创业带动效应研究”(SC21C036);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回流劳动力就业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研究”(2021CXC12)。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
关键词:农地确权 农业生产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农地确权影响农户收入的内在机制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面板证据被引量:20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03-116,共14页李江一 仇童伟 李涵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研究”(719031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土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研究”(18YJC79008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2018M643458)。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可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且这一效应主要源于农业纯收入、务...
关键词:农地确权 农户收入 要素配置 双重差分模型 
前景理论可以解释居民消费吗?被引量:8
《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7期51-66,共16页李江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研究”(7190314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考察了前景理论中的参考点依赖偏好对消费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参考点依赖偏好的消费者,其最优消费会随着相对损失的扩大而增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这一理...
关键词:前景理论 参考点依赖 损失厌恶 消费 
农地确权如何影响农地流转?——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新证据被引量: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146-156,共11页李江一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效应研究”(71900313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土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研究”(18YJC79008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地确权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2018M64345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农户出租土地的概率显著提高4.2...
关键词: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双重差分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