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作品数:39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歌舞伎京剧中国戏曲狂言表演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戏剧艺术》《中国京剧》《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线盗盒》的影像与文本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李玲 
影像所展示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在梅兰芳留给我们的大量扮装照影像中,1927年的《北洋画报》和加州大学数据库保存的1930年访美照片都混淆了《红线盗盒》与《霸王别姬》。被认作“梅派之标准戏”的《红线盗盒》,存在诸...
关键词:《红线盗盒》 梅兰芳 影像 符号 
《红线盗盒》新探
《中国京剧》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李玲 
梅兰芳的戏曲作品在视觉形象上特征鲜明,由扮装照或剧照比较容易判断是哪一出戏。例如《天女散花》的古装和风带、《宇宙锋》赵艳容露出手腕的装疯姿态、《廉锦枫》笠帽五彩蓑衣手执鱼竿的渔女装扮、《霸王别姬》虞姬的如意冠、鱼鳞甲...
关键词:《霸王别姬》 富贵衣 表演特色 《天女散花》 视觉形象 戏曲作品 梁红玉 一出戏 
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今关天彭 李玲(译) 
译者按:今关天彭(1882—1970)①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原名寿麿,中国文艺研究家、汉诗人。祖父开汉学塾,幼学四书五经。17岁移居东京,跟汉诗书画家石川鸿斋学习,青年时期跟随著名汉学家森槐南等学汉诗填词,与清末学者章炳麟、康有为、梁启...
关键词:梅兰芳 章炳麟 著名汉学家 森槐南 千叶县 研究家 艺术风格 汉诗 
从铃木忠志到宫城聪:SPAC在日本的先进性及其戏剧表现方法
《四川戏剧》2023年第6期71-74,共4页李玲 
日本的公立剧院大多只是演出空间,很少拥有剧院专属的戏剧创作及表演团体。日本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SPAC)是日本第一个拥有自己专属剧场、剧团演员和幕后制作团队的地方公立文化团体。SPAC在日本国内及国际上开拓出戏剧影响力,有赖于前...
关键词:铃木忠志 宫城聪 SPAC 日本戏剧 
温度与自觉——评《京剧面面观——京剧术语解析》
《中国京剧》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李玲 
所谓术语,是专门领域的概念名词集合;京剧术语,犹如芳菲梨园中精雕细刻的窗棂,透过细微,可探究京剧表演艺术的规范、方法和原理,它们是可定义的科学,又是不可测量的经验。民国初年,齐如山锲而不舍地访问老伶工,由询问京剧术语的兴趣,经...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 齐如山 身段谱 伶工 刘豁公 学术理论研究 国剧 精雕细刻 
张禹九与梅兰芳访美及其他被引量:2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93-109,共17页李玲 
1930年梅兰芳访美资料中有两份不一样的赴美人员名单,张禹九是在梅剧团抵沪之后,几经斟酌,后来才被选定的。但是,访美资料图片中,谁是张禹九,从未被确认过。本文尝试从图像上判定梅兰芳访美团队中的这位重要人物,以及回答为什么选择张...
关键词:梅兰芳访美 张禹九 黄子美 
《名优·梅兰芳》:传统与训练之艺术
《戏友》2022年第6期63-64,共2页李玲 
安藤鹤夫所著的《名优·梅兰芳》,译文如下:我听说有50多人特意从香港包机飞到东京歌舞伎座来看京剧,大概是因为明星阵容的名优聚集一堂,剧目又如此出色,在中国当地也是千载难逢吧。歌舞伎座前聚集着“黄牛党”,黑市票价被抬到一万日元...
关键词:梅兰芳 歌舞伎 黄牛党 明星阵容 京剧 令人 
梅兰芳反串戏图像考
《中国戏剧》2022年第10期71-73,共3页李玲 
2021年适逢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大庆,戏曲研究所整理以院藏照片为基础的珍贵资料,编辑出版《张庚画传》《梅兰芳画传》作为敬献院庆的礼物。由于疫情等的影响,《梅兰芳画传》的出版相对延后,此画传与《张庚画传》结构一致,由传记...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梅兰芳 画传 编辑出版 张庚 
观世寿夫与让·路易·巴罗的竞演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李玲(译) 
本文选自土屋惠一郎所著《能为了当下的艺术》[2](新曜社,1989)。1977年,法国导演、演员让·路易·巴罗(Jean Louis Barrault)带领剧团访日演出,学者兼导演渡边守章与观世寿夫等日本能乐演员组织了一场实验性的东西方表演展示,命名为“...
关键词:身体感觉 无形力量 巴罗 能乐 交互展示 肢体动作 世寿 戏剧表演 
凡人的赞歌 质朴的诗意——新编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的核与美学意蕴的交融
《戏剧文学》2021年第8期53-57,共5页李玲 
2021年,全国各地剧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纷纷编演现代戏献礼。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展示地域文化、彰显艺术的创作活力及表现力,交出一份呼应时代的主题创作作品。创作的两个趋势似乎跃然而出:一是研究本地事迹,用家乡戏演...
关键词:英雄人物 新编越剧 创作作品 家乡人 地域文化 现代戏 模范人物 百姓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