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强

作品数:14被引量:32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主题:四川盆地背斜滑脱层几何学地震解释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石油学报》《岩石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地质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湘鄂西—渝东褶皱带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模型被引量:5
《地质科学》2020年第3期894-908,共15页李英强 何登发 李双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36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19B6003,91755211,41430316)资助。
湘鄂西—渝东褶皱带为多层系、多类型天然气大型聚集区,揭示其结构与成因将为拓展该区勘探新领域提供重要依据,为其它陆内强构造变形区的油气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两条拼接的跨研究区的地震反射剖面,以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运动...
关键词:滑脱层 多重滑脱 构造特征 陆内变形 湘鄂西—渝东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被引量:5
《地质科学》2020年第2期404-419,共16页吴晓智 何登发 陈晓明 郑民 李英强 
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规律与目标评价”(编号:2017ZX05008)资助。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地块和古生代褶皱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型沉积盆地,断陷分割严重,具有小湖盆多物源、相带窄、相变快、冲积体系沉积特点;每个凹陷为一个独立的断陷湖盆,自成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构成相...
关键词:烃源岩 成藏条件 油气资源 勘探方向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龙门山中段山前彭县隐伏活动断裂三维构造特征被引量:5
《地震地质》2019年第4期944-959,共16页王振南 鲁人齐 徐锡伟 何登发 蔡明刚 李英强 罗佳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104);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7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206);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专题(2017CESE0102)共同资助
彭县隐伏断裂是龙门山中段山前的一条典型活动断裂,其构造特征对认识龙门山构造带向四川盆地生长的方式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因其被四川盆地晚新生代较厚地层所覆盖,该断裂的构造样式、三维空间展布、形成机制以及发震能力等问...
关键词:地震解释 彭县隐伏断裂 断层转折褶皱 褶皱调节性断层 三维模型 龙门山中段 
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州古隆起的厘定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43
《地学前缘》2019年第1期102-120,共19页黄涵宇 何登发 李英强 范慧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316)
对盆地内部大型古隆起地质结构认识的逐渐加深,往往伴随着重要的油气勘探发现,前期丰富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泸州古隆起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聚油气构造单元之一。同时,泸州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又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它是扬子板块内部变...
关键词:四川盆地 泸州古隆起 地层不整合 盆-山耦合 成因机制 
香龙山背斜几何学、运动学及成因机制被引量:1
《地质科学》2018年第1期289-307,共19页邓铭哲 何登发 李英强 张煜颖 张旭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8.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39906,41272237)资助.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何登发导师的细心指导,再此表示衷心感谢!
华南板块北侧大巴山构造带和内部雪峰山构造带的关系是华南板块陆内构造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香龙山背斜位于大巴山构造带和雪峰山构造带之间,记录了两构造带相互复合、相互协调的重要信息。为研究香龙山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
关键词:香龙山背斜 浅表构造地质剖面 地震剖面 运动学模型 
龙门山南段芦山震区浅层沉积与构造变形——对深部发震构造的约束被引量:9
《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第8期2924-2934,共11页鲁人齐 徐锡伟 何登发 刘波 谭锡斌 张学丰 李英强 王振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42;41572117;4167212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422)联合资助
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发生M_W6.7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芦山地震发生后,针对发震断层是高角度还是低角度断层?断层的归属、性质和地震构造模型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争议.本次研究采用了芦山震区的三条高精度二...
关键词:地震解释 滑脱层 构造变形 断层转折褶皱 芦山地震 龙门山 
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三叠世以来构造变形时间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年第3期433-445,共13页陈龙博 何登发 王贝 李英强 梅庆华 文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8-001)联合资助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
关键词:通南巴背斜 生长地层 低温热年代学 楔入冲断构造 构造扩展与叠加 
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梁山-栖霞组沉积盆地原型及其演化被引量:53
《岩石学报》2017年第4期1317-1337,共21页黄涵宇 何登发 李英强 王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316)资助
中二叠世的上扬子地区开始经历大规模的海侵作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探究该时期四川盆地及邻区沉积充填规律与构造演化特征,是揭示原型盆地成因机制的关键,又是认识四川盆地多旋回叠加过程的重要一环。在前人研究成果...
关键词:碳酸盐岩台地 原型盆地 栖霞组 古地理 盆地演化 
川中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初多幕裂陷过程及其演化被引量:12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第8期1427-1438,共12页梅庆华 何登发 桂宝玲 李英强 李皎 李传新 
四川盆地寒武系成藏条件与目标优选项目(编号:P14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9906);国家油气专项(编号:2011ZX05008-001)联合资助
经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证实,四川盆地川中威远—安岳之间存在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裂陷槽,为川中地区的生烃中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依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该...
关键词:威远—安岳 裂陷槽 多幕裂陷作用 伸展断层传播褶皱 成因机制 
通南巴背斜几何学、运动学与构造模型被引量:2
《地质科学》2016年第2期384-401,共18页陈龙博 何登发 文竹 梅庆华 李英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430316)资助.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
关键词:通南巴构造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层滑脱变形 构造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