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光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成像前视成像方法更多>>
发文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高校科技》《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讯技术》《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行业特色高校跨学科中心建设与发展模式被引量:2
《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S2期4-6,共3页张玲召 杨海光 邓龙江 杨晓波 
"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实施对高校进一步激活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特色高校既有学科相对集中、领域优势明显的特征,也存在学科相对单一、领域面较窄等不足,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是当前必须...
关键词:双一流 行业特色高校 跨学科中心 建设机制 发展路径 
临近空间慢速平台SAR地面动目标检测与成像被引量: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838-844,共7页杨海光 易青颖 李中余 武俊杰 黄钰林 杨建宇 
部级预研基金
临近空间慢速平台SAR具有生存能力强、持续工作时间长、机动性能好等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临近空间慢速平台SAR地面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由于平台运动速度较慢,地面静止杂波多普勒展宽较窄,有利于将地面杂波与动目标回波进行分离。首...
关键词:多普勒滤波 多普勒调频率估计 KEYSTONE变换 临近空间慢速平台SAR地面动目标成像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模式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组建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被引量:5
《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第6期22-23,共2页张玲召 杨海光 邓龙江 杨晓波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行业开展原始创新的主力军。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特色型大学,在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探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层圈结构概念模型,分析了中心组建要素和运行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创新方向、企业...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心 层圈结构 影响因素 
LFMICW雷达高度计信号处理机设计与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S1期9-12,共4页蒋志涛 杨海光 黄钰林 杨建宇 
采用变调制恒差频方法的线性调频准连续波(LFMICW)雷达高度计,需要实时的根据差拍信号的频率来改变发射信号的波形。差拍信号的计算需要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量大。为了实现高度计对高度的搜索与跟踪,需设计相应的搜索与跟踪算法。针对...
关键词:高度计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数字信号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中频磁控溅射钛酸锶钡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被引量: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第A01期970-972,共3页廖家轩 李恩求 田忠 许江 杨海光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20060614021);国防预研基金(9140A10030606);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L08010301JX05016)
用中频磁控溅射制备了钛酸锶钡Ba0.6Sr0.4TiO3(简称MF-BST)薄膜,并对该薄膜进行原位晶化。XPS表明,MF-BST薄膜的表面成分Ba0.58Sr0.42Ti1.01O2.95和膜体成分Ba0.6Sr0.4TiO3接近,主要由钙钛矿结构的BST组成。AFM表明,MF-BST薄膜的表面光...
关键词:中频磁控溅射 钛酸锶钡薄膜 钙钛矿结构 
双站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研究被引量:1
《现代雷达》2006年第9期11-14,共4页杨海光 田忠 
在双站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中,分辨率是一个关键的参考因素。当发射站和接收站分别位于不同高度但飞行轨迹地面投影平行的两条航迹中时,建立了一种机载双站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空间几何数学建模。同时对双站聚束式SAR的方位...
关键词:双站 聚束式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分辨率 
非平行飞行模式机载双站聚束式SAR分辨力研究被引量:1
《电讯技术》2005年第5期135-138,共4页杨海光 田忠 丁庆生 
本文建立了一种机载双站聚束式SAR(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几何数学模型,对方位分辨力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分析,并进行了仿真,讨论了不同条件对双站聚束模式SAR系统分辨力的影响。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双站 聚束式 方位分辨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