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斌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战国文书用语厚葬先秦儒家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甘肃社会科学》《档案学通讯》《山西档案》《邢台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秦法书写格式探微
《档案》2016年第12期6-11,共6页王会斌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法律体系迅速发展。律、令、式等作为秦法的三种主要形式,随着官僚体系变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实现各自功能的需要,形成了彼此差异巨大的书写格式,可分别被概括为"正文+律名"的条文式、"‘抬头’+正文+律名(因所处转化阶...
关键词:    书写格式 
战国史官直记君王口令书写格式探微
《档案》2016年第11期7-11,共5页王会斌 
史官记录君王口令的制度至迟在周初已经形成,到战国时期其文本书写格式形成了"发令时间+发令者+命令内容"的基本结构,其中"发令时间"可以具体到年、月、日,甚至时。这应为当时各国之通例。而《史记》认为秦记"不载日月"的说法不足为凭,...
关键词:战国 史官 口令 文书 书写格式 
战国令书种类之诸项关系论析被引量:1
《档案学通讯》2016年第5期39-44,共6页王会斌 
战国时期由诰命类、法律类、凭信类、礼仪类等类别令书所构成的令书种类体系,是在前代既有令书种类基础之上,结合其时代需求发展而来。这就使得战国令书种类与前代及自身之间形成了诸项带有时代烙印的特殊关系:在战国令书种类与前代令...
关键词:战国 令书 文书 
稳定与变革:战国令书制作体系的历史影响
《档案》2016年第9期12-17,共6页王会斌 
在社会大变革时代建立起来的战国令书制作体系,通过多样的令书种类,为官府职能的专门化进程提供了可能;职业化和固定化的制作人员架构,推动了官僚体系的建设;规范化的书写格式和灵活的用语,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满足了统治者对令书功...
关键词:战国令书 种类 格式 用语 材质 制作体系 历史影响 
战国及秦虎形符节铭文书写格式探微被引量:1
《山西档案》2016年第4期108-110,共3页王会斌 
战国及秦虎形符节铭文已经形成两类比较统一的格式。一类如秦国虎符,其书写格式可以归纳为"某某之符+右在甲+左在乙+某权力(或有或无)"。其中的格式变化,与持有者身份及所处时空位置有关。而另一类虎节书写格式,则因以李家浩先生、吴镇...
关键词:战国  虎符  书写格式 
西周、春秋直记君令管理令书的方法与目的
《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47-150,共4页孙瑞 王会斌 
西周、春秋君令反映西周、春秋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意志,是其达到统治目的的工具之一,颁布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然而以口头形式颁布的命令在臣下的传达过程中极易失真,最终影响君主思想和意志的准确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很难留...
关键词:西周 春秋 君令 令书 管理 
战国令书研究述评
《档案》2016年第8期11-14,共4页王会斌 
对战国令书的研究自魏晋便已开始,但直至清末民初才从文学研究的范畴中独立出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历史学界对文书学理论的引入,战国令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得到不断地拓展与加深,涉及到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不过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战国 令书 命令文书 文书 述评 
三曹“令”用语特征探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王会斌 
"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他们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极高,在公文"令"的书写上也颇有特色。除了由于史料保存问题而导致的与一般公文书无较大差异的"规范性"用语特征缺失之外,"三曹"的"令"尚有现实的功能性、华美的文学性两大用语特...
关键词:三国 魏晋 曹操 曹丕 曹植  用语 
先秦令书之概念论析
《档案》2016年第7期18-23,共6页王会斌 
先秦令书是先秦时期信息沟通的一种工具,是国家或统治者意志的最直接体现,具有公务性、强制性、命令性等基本特征,被刻铸或书写于甲骨、金石、竹木、丝帛等载体之上,是统治者控制国家、管理社会、协调统治者相互之间、被统治者与统治者...
关键词:先秦 令书 文书 命令性 强制性 公务性 合法性 文本性 
中国古文书学研究范畴刍议
《档案》2016年第3期8-10,共3页王会斌 
对中国古文书的研究自汉便已开始,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研究范围与深度被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逐渐从文学研究中独立出来。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理论、明确的研究范畴,使得这一研究长期伴随着一些衍生问题,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研究体系。...
关键词:中国 古文书学 文书学 研究范畴 述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