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森华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终极关怀仁德喧嚣浮躁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公关世界》《理论观察》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孔子仁学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
《理论观察》2009年第2期57-59,共3页钱森华 孙秀丽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544061)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成就人。孔子仁学是言说人之为人的道理,仁是其核心概念。仁以"爱人"为基本内涵,爱人有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两种形式。"先富后教"是孔子对民众实行教化的的基本原则。孔子仁学回答了许多超越具体时代的人的...
关键词:孔子  道德建设  先富后教 
孔子“仁”的第一要义及其现代价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钱森华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544061)
仁的基本涵义爱人是一个大概念,珍惜、爱护他人的生命是它的第一要义。孝有"能养"和"敬"两种样式,二者只是高低有别,"敬"高于并指导"能养"。基于仁的基本精神与政治上的考虑,孔子将对生命的关注和爱护提升到社会政治的层面,主张"足食"、...
关键词:孔子  生命 
孔子的死亡意识与终极关怀被引量:1
《理论观察》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钱森华 
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仁德”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孔子的死亡意识的实质是为了“生”,是为了人生更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生道德价...
关键词:孔子 死亡终极关怀 仁德 人生 
谈“天人合一”的社会生活取向
《理论观察》2004年第5期19-20,共2页钱森华 朱子娟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阐述了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准则,其内涵在于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最大和谐。从而为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存处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的佐证。
关键词:天人舍一 生活准则 精神家园 
浮躁·寂寞·等待
《公关世界》1996年第3期46-45,共2页钱森华 
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夹杂着多种色彩的诱惑。于是,有些人的心态变得浮躁了,做事不安职守,缺乏恒心,思想总是集中不起来,东张西望,整日不知做什么为好,还时常发一发“壮志未酬”的感叹。这种心态极大阻碍人...
关键词:理性思考 外在动因 诱惑 文学创作 热闹喧嚣 思想 浪淘沙 生机与活力 作家 偶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