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梁康

作品数:162被引量:75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胡塞尔现象学《逻辑研究》伦理学埃德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塞尔与格罗斯的思想交集——关于胡塞尔致格罗斯的五封信(1907—1912)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0年第1期178-190,共13页耿宁 倪梁康 
这里发表的德文文本是胡塞尔于1907年至1912年期间,即在他的哥廷根时期写给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Karl Groos,1861—1946)的五封书信(两封信函、三张明信片)。它们于2014年在德国古籍文献市场被发现并被购得.
关键词:格罗斯 胡塞尔 德国哲学家 古籍文献 哥廷根 明信片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基本问题被引量:3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9年第1期173-193,共21页戈洛·曼 辛弃杉(译) 倪梁康(校译) 
"历史哲学(Geschichtsphilosophie)"这个词并不古老,据我所知,它形成于18世纪的伏尔泰。但这个事情(Sache)则要古老得多。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事情;因为关于历史哲学,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情况是这样的:每个历史学家,每个为同代...
关键词:黑格尔 历史学家 历史哲学家 柏拉图 哲学基本问题 
法权现象学在早期现象学运动中的开端与发展——从胡塞尔到莱纳赫思想发展脉络被引量:4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5-18,共14页倪梁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
在早期现象学运动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中,阿道夫·莱纳赫首先提供了一幅法权现象学的素描。莱纳赫将它称作"先天法学"或"纯粹法学",它们也被称作"法权现象学"。"现象学"在这里是指莱纳赫的描述分析方式:他在《民法的先天基础》中所揭示的"...
关键词:正当/法权 阿道夫·莱纳赫 早期现象学运动 社会行为 承诺 
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与巴黎讲演》(1931年)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被引量:4
《现代哲学》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倪梁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一生发表著述中最为成熟、也是最为全面的现象学引论性著作。除此之外,它也是在胡塞尔发表的著述中唯一一部以哲学家命名的著作。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笛卡尔的思维方式对胡塞尔的重大影响。它由两个"巴黎讲演...
关键词:胡塞尔 芬克 笛卡尔式沉思 巴黎讲演 
胡塞尔遗著《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1939年)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被引量:3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7,共7页倪梁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项目编号:12&ZD124)
胡塞尔的《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1939年)是他生前审定并计划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身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在胡塞尔的生命与思想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产生的曲折过程是与作者胡塞尔和编者兰德格雷贝的...
关键词:胡塞尔 兰德格雷贝 逻辑基础问题 纯粹逻辑 超越论逻辑 
观·物--唯识学与现象学的视角被引量:4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48-55,158,共8页倪梁康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阶段性成果.
"观·物"从唯识学和现象学两个角度看,从静态结构到缘起发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亦有相通之处。将唯识学与现象学这两种哲学视角下的主客体关系进行异同比较,贯穿真理与艺术、心灵与感受、诠释与现象等多个范畴,有利于考察不同类型的哲学范...
关键词:  唯识学 现象学 
神秘现象学与超心理学的问题与可能——论胡塞尔与格尔达的思想关联被引量: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72-84,共13页倪梁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24)
在现象学运动史上产生过既与胡塞尔关系密切,也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现象学家。对神秘现象学以及神秘论与现象学关系的回顾会引出现象学方法论的问题,即如果承认神秘经验涉及人类经验的一个特殊向度,那么现象学作为普全哲学就应当将它们...
关键词:神秘现象学 超心理学 社会现象学 胡塞尔 格尔达 
原创与积累再议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11-13,共3页倪梁康 
能够获得思勉原创奖,我感觉很荣幸,或者更确切地说,我感觉很庆幸。因为“原创”是一个很大的词,尤其是在哲学领域,我一直未敢动心思高攀。这次获奖对我来说的确是个意外的惊喜。我自觉是一位哲学思想的研究者而不是哲学体系的构建者,即...
关键词:原创 哲学体系 哲学思想 哲学史家 研究者 哲学家 感觉 心思 
从同感现象学到现象学神学——埃迪·施泰因与胡塞尔的思想关联(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14,共14页倪梁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12&ZD124)
施泰因的任职资格的计划与实施在她的哲学生涯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尽管她的两次申请最终没有成功,但在为此目的而付出的努力中至少产生了她的两部重要著作:《心理的因果性》和《潜能与显行》。还在1918年初结束了胡塞尔助手工作后不...
关键词:胡塞尔 现象学 神学 同感 任职资格 德国大学 资格考试 因果性 
关于事物感知与价值感受的奠基关系的再思考--以及对佛教“心-心所”说的再解释被引量:8
《哲学研究》2018年第4期116-126,129,共12页倪梁康 
西方哲学中的意识分析传统和佛教唯识学的心识分析传统,在知、情、意三分及其奠基关系问题上有共通之处。但在现象学中,胡塞尔和舍勒在"事物感知"与"价值感受"的奠基关系问题上产生分歧和对立。通过对佛教唯识学的"心-心所"说的重新考...
关键词:动态奠基 事物感知 价值感受 心-心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