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网络时代道德高校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成功》《统计与管理》《经济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为邦本,循道治国,致平天下——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看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被引量: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冯丽 王海东 
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其治国理政的方略。通过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吸取了我国古代许多政治智慧——民为邦本是为政之道、依法治国是为政之方、德主刑辅乃为政之艺...
关键词:习近平 民为邦本 依法治国 治国理政 
政治艺术新论被引量:2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王海东 冯丽 
学界近来逐渐关注政治艺术问题,已然形成两种观点:一者将政治艺术当作谋略与技巧;另一者则把政治艺术看成是一种审美性的政治行为。虽然二者皆切中政治艺术部分要害,但是却未能全面把握政治艺术的内涵。本文运用语言哲学的语境分析法,...
关键词:政治艺术 政治艺术化 艺术政治化 政治语言学 政治现象学 
中国梦的全球义理阐释
《经济师》2014年第5期43-43,45,共2页冯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的施政纲领,对内希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对外希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愿望。不论是从中国的世界观,还是从世界的中国观来看,中国梦与个人...
关键词:中国梦 全球化 中国模式信仰 
无形与正义之手:论作为一种网络维权行为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的多种面相、困境及出路探析被引量:2
《经济师》2014年第4期13-15,共3页冯丽 
作为网络时代伴生物的"人肉搜索",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表征。人们既能从中获益,也深受其害。"人肉搜索"虽是借助网络技术而生,但却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演变为技术伦理、社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问题。在网络时代里,"人肉搜索"掺杂着...
关键词:人肉搜索 网络侠客 网络看客 网络暴民 
论“关键期”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统计与管理》2014年第3期162-163,共2页冯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教育学生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学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如何才能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就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人格心理学"关键期"的视域提供一条思路,即高校辅导员及时了...
关键词:关键期 人格心理学 辅导员 高校学生工作 
论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工具的“微信”被引量:4
《经济师》2014年第3期14-16,共3页冯丽 
近几年来,网络时代的新生物——微信,倍受关注,发展势头迅猛,立即成为网络社交的新宠。与此同时,这一网络社交平台被运用到商业活动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有优势,很快就成长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工具与策略。成为时下网络营销的一种高新...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时代 微信 网络营销 
“课桌涂鸦”背后的心理探寻被引量:1
《现代商业》2014年第6期286-287,共2页冯丽 
"课桌涂鸦"在当今的校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屡禁不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分析课桌涂鸦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加强道德教育的方式解决课桌涂鸦问题,同时唤起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课桌涂鸦 道德 教育 
简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爱情观被引量:1
《统计与管理》2014年第2期191-192,共2页冯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以大学生爱情为主题的青春爱情小说。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不同爱情遭遇与爱情态度,归纳出四种不同的爱情观,并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爱情现状提倡当代大学生应理性对待爱情。
关键词:致青春 爱情 大学生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3期86-87,共2页冯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将规范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社会意识传播给高校学生。然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却有待提高。结合当前高校教学的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有助于实践教学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多媒体技术 
论网络时代的道德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成功》2012年第12X期268-270,共3页王海东 冯丽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伦理道德规范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道德遇到了重重困境:"隐身人"的出现、无责主体形成、社会关系发生巨变、网络犯罪激增、网络空间的二重性致使道德律令失效、"本我"失去制约等等。本文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
关键词:网络时代 虚拟空间 隐身人 道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