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和顶

作品数:84被引量:44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甜玉米自交系玉米选育超甜玉米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农业》《长江蔬菜》《核农学报》《亚热带农业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甜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与实践
《玉米科学》2025年第4期1-8,共8页詹鹏麟 张扬 许静 林建新 庄炜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2022R1031001);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
以普通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为参考,总结普通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特点,结合本课题组长期在甜玉米育种的研究与实践,提出符合东南区甜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三角形杂优模式”,即热带种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亚热带种质和亚热带...
关键词:甜玉米 杂种优势利用 杂优模式 东南生态区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詹鹏麟 张扬 林建新 许静 庄炜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批准号:2022R1031001、2023R1031001);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批准号: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厅-星火项目(批准号:2023S0009)资助的课题。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甜玉米作为一种兼具果、蔬、粮3种特性的作物,其籽粒中叶酸含量变化及基因调控研究尚不清晰。以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作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叶酸含量及基因表达,进行Mfuzz基因时间聚类分析...
关键词:甜玉米 叶酸 籽粒发育 Mfuzz聚类 
优质甜玉米骨干系在低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研究
《核农学报》2024年第7期1258-1267,共10页廖长见 詹鹏麟 张扬 卢和顶 许静 庄炜 陈山虎 林建新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1R1031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204);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20NZ08017)。
甜玉米普遍存在种子发芽率低及对低温敏感的问题。为探明甜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对低温耐受性,本研究选取12份甜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于25、18和12℃温度下测定萌发相关生理指标,结合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筛选出低温萌发优势材料;选取5份优势...
关键词:甜玉米 低温胁迫 发芽率 耐寒性 育种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被引量:1
《福建农业学报》2024年第3期243-250,共8页詹鹏麟 张扬 林建新 卢和顶 许静 庄炜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21R1031006、2022R1031001);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3004)。
【目的】为提升甜玉米产值,生产上常需要促早和冬种栽培,但两种栽培模式会经历低温危害过程,因此鉴定耐寒性甜玉米品种在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以闽甜6855及同生态应用品种萃甜618和广良甜27号(简称广良27)为供试材料,...
关键词:甜玉米 苗期 耐寒性 生理指标 出籽率 
优质、广适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的选育被引量:2
《福建农业学报》2023年第5期515-523,共9页廖长见 张扬 林建新 滕振勇 陈山虎 林静 卢和顶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20R1031005、2021R1031006);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NZ08017);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21011-2);福建省特色旱作物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闽科计[2017]13号)。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5年冬,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
关键词:甜玉米 品种选育 闽双色6号 特征特性 
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被引量:2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3年第5期705-713,共9页林建新 林静 张扬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批准号:2020R1031005、2021R1031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批准号:ZYTS20220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批准号:CXTD2021011-2)资助的课题;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批准号: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批准号:2020NZ08017);福建省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专项(批准号:ZZZYCXZX202201)。
为了探究甜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及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选取授粉后10天、15天、20天、25天和30天这几个时间点进行含糖量检测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还原糖含量在授粉后10天最高,约15 mg/g,此后逐渐下...
关键词:甜玉米 可溶性糖 转录组 糖代谢 关键调控基因 
甜玉米闽甜6855与广良甜27号的耐密性比较被引量:1
《亚热带农业研究》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张扬 黄章明 廖长见 林建新 陈山虎 卢和顶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R1031005);“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平台专项(CXPT202202)、自由探索项目(ZYTS202204)。
[目的]获得甜玉米品种闽甜6855和广良甜27号在福建生态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生产中合理密植和选育耐密性甜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了闽甜6855与广良甜27号在36 000、42 000、48 000、54 000和57 000株·hm^(-2)共5种种植密...
关键词:甜玉米 耐密性 最佳种植密度 最大种植密度 
利用转录组解析鲜食玉米闽甜6855的耐寒机制被引量:3
《华北农学报》2022年第5期1-8,共8页林静 林建新 张扬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9R1031-13,2021R1031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自由探索科技创新项目(ZYTS202204);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20NZ08017);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11-2)。
为了探究玉米抗寒过程中涉及的关键调控网络和基因,明确对低温胁迫响应的关键调控通路和基因,为后续深入研究鲜食玉米抗寒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耐寒品种闽甜6855为研究材料,利用转录组技术对其受5℃低温胁迫24,48,72 h后的基因表...
关键词:鲜食玉米 闽甜6855 低温胁迫 全长转录组 育种 
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被引量:2
《福建农业学报》2022年第8期961-967,共7页廖长见 谢迎春 林建新 张扬 林静 卢和顶 陈山虎 林海建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19R1031-13、2021R1031006);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020NZ08017);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21011-2)。
【目的】玉米单倍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玉米商业化育种,极大地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针对福建省玉米单倍体育种起步晚、缺乏适应本地的诱导系等问题,开展适应福建气候特点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选育,为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育种提供材料。【方...
关键词:鲜食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育种 
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甜度遗传基础解析被引量:2
《福建农业学报》2022年第7期817-823,共7页林静 张扬 林建新 卢和顶 陈山虎 廖长见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19R1031-13、2021R1031006);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zycxny2021006);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020NZ08017);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21011-2)。
【目的】深入探究甜玉米甜度形成的关键基因及可能涉及的杂种优势分子机制。【方法】以超甜玉米品种闽双色6号及其双亲为研究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重测序,转录组等技术对蔗糖合酶基因家族进化、甜度相关基因分型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闽双色6号 甜度 遗传变异 表达分析 杂种优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