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秀丽

作品数:1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现实主义路遥小说管窥雷雨文化传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边疆经济与文化》《科技信息》《网友世界》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爱玲小说中异化的母亲形象探析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年第4期98-99,共2页宫秀丽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作家张爱玲以童年创伤来书写的方式,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扭曲的病态的甚至不惜牺牲子女来满足自我私欲的异化的母亲形象,并揭示了造成她们悲剧的命运、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张爱玲小说中这些病态的、冷漠的、...
关键词:异化的母亲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童年创伤 
论打工文学的新文学特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年第11期90-91,共2页宫秀丽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打工一族不断壮大,从而产生了反映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打工文学在矛盾冲突、人物形象、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新文学特质。
关键词:打工文学 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人文关怀 
儒家文化视野下的《白鹿原》解读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年第3期79-80,共2页宫秀丽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性长篇小说,作者正面审视了儒家文化,描述了占据统治地位的仁义教化、宗法约束、三纲道德等意识形态文化,展现了中华大地半个世纪的风云变换。通过对《白鹿原》意识形态文化的分析,剖析了《白鹿原》背后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仁义教化 宗法约束 三纲道德 时代意义 
《雷雨》悲剧艺术:中西文化的完美合璧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7期85-86,共2页宫秀丽 
《雷雨》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者曹禺借鉴融合西方悲剧观念和中华传统戏剧精华,结合自己对社会和生命的深刻认识,作品通过中国社会20世纪20年代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忧离合的成功描绘,使剧作超越了单纯的...
关键词:雷雨 中西影响 悲剧模式 中西文化 合璧 
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3期195-196,共2页宫秀丽 
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接受心理研究"(编号:2014wm18)成果
当代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同属于大众文化范畴。一直以来,它们互相碰撞融合,擦出斑斓多姿的火花,流放异彩光芒。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主题等方面汲取营养,使流行歌曲增添了品味与韵味;古典诗...
关键词: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 融合承传 
封建资本家周朴园的文化解读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6期69-70,共2页宫秀丽 
周朴园是曹禺剧作《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作品中跌宕起伏的剧情,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和他紧密相连。剧作的前半部分,他怀念旧爱,想要接近儿子,似乎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有教养的上等人。剧作的后半部分,他对工人冷酷无情,即使是亲生儿子...
关键词:雷雨 周朴园 封建资本家 文化解读 
活着:中国式生存哲学的体现探究
《美与时代(城市)》2017年第5期98-99,共2页宋丽娜 宫秀丽 
《活着》是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家余华的经典代表作。在对这篇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很好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活着》无论是从写作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其他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也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其成...
关键词:《活着》 中国式 生存理念 挣扎体现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探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2期198-199,共2页潘星彤 宫秀丽 
老舍是一位世界级的超级幽默大师,他把中国现代幽默小说的创作推到了最高峰,在我国文坛上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超越老舍的幽默。老舍认为幽默不仅是技巧和手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老舍小说的幽默在于引发"笑"背后的价值判断依据,在于他对弱...
关键词:老舍 幽默 态度内涵 
当代军旅小说军人的性格与精神特色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7期68-69,共2页宫秀丽 
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W2010-171)
军旅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军人形象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炽烈的热情,面对死亡,超越畏惧,以钢铁意志与赤胆柔情,捍卫着军人的尊严和荣誉,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关键词:军旅文学 军旅人物 军人性格 军人精神 
浅议“混搭”的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网友世界》2014年第10期75-76,共2页贾秀春 宫秀丽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课题“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为:JKB2012-031
"混搭"是本文借助服饰语言提出的概念,原指两种风格不搭调的衣服混穿而出现新潮的着装方式,这里指网络语言中的中英文混用,汉字和拼音混用,汉字和图片、符号的混用,汉字和数字混用。本文从"混搭"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修辞效果等角度展开...
关键词:混搭 修辞手法 网络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