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模式

作品数:39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习芝黄淑琼姚达婷刘莎王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安徽教育出版社西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社会科学》《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文学教育》《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雷雨》悲剧艺术:中西文化的完美合璧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7期85-86,共2页宫秀丽 
《雷雨》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悲剧。作者曹禺借鉴融合西方悲剧观念和中华传统戏剧精华,结合自己对社会和生命的深刻认识,作品通过中国社会20世纪20年代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忧离合的成功描绘,使剧作超越了单纯的...
关键词:雷雨 中西影响 悲剧模式 中西文化 合璧 
从语义层面看歌剧悲剧模式的口头表达因素——以普契尼作品为例
《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21-23,共3页吴静寅 
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美学和风格、音乐创作中的语义的主导思想的方面是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桥梁。作曲家建造这座桥梁在时期,自由地突破了真实主义结构的界限,寻找音乐工具为体现出悲剧的中心思想回避...
关键词:歌剧 悲剧模式 口头表达因素 语义层面 普契尼作品 
《起源葫芦》悲剧模式下的失落与隐忧
《青年时代》2016年第17期13-13,共1页田萌 
彝族作家巴久鸟嘎的短篇小说《起源葫芦》,讲述了关于彝族葫芦起源神话和彝族对葫芦以及葫芦笙的崇拜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探究《起源葫芦》文本中故事的悲剧模式,以及在这种悲剧模式的讽刺下,隐藏着的作者的对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隐忧。
关键词:葫芦 葫芦笙 悲剧模式 隐忧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12期73-76,共4页宋南南 陈祎满 
陕西理工学院校级基金"从<窦娥冤>和<美狄亚>比较中西悲剧模式及民族文化心理";项目编号:[SLGYCX1606]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是从属、被占有的他者,女性整体展现出一幅没有自我的画像。而在女性淹没的时代中涌现出了两位女性英雄,美狄亚在古希腊男性主宰的文化语境下敢于复仇;窦娥是古代东方孝女、烈女的典范。她们虽然表现了...
关键词:美狄亚 窦娥 悲剧 戏剧 
悲剧英雄——隔离型悲剧模式下的《吉姆爷》
《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98-100,共3页王霞 
黄山学院科研项目"康拉德海洋小说的道德观研究"(2010XSK012)
在研究英国作家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吉姆爷》中出现的隔离型悲剧模式后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不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而是这场悲剧的英雄。对《吉姆爷》的隔离型情节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康拉德作品中...
关键词:隔离型悲剧模式 英雄 《吉姆爷》 
论中国古典悲剧模式中悲剧力量的消解
《东岳论丛》2013年第8期108-111,共4页林子惠 
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模式在创作目的和欣赏过程中充满了对自身悲剧力量的消解。其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对虚幻的道德胜利的渴求,在欣赏过程中,它成功地将对现实的干预意识转化为对道德世界的证明,从而在审美心理上由崇高感转化为和谐感,消...
关键词:中国古典悲剧 大团圆 审美心理 
以悲剧视觉探析女性的生命抗争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年第3期9-9,共1页王小燕 
《诗经·氓》是古代妇女命运抗争的心声之作,它背后的现实是浓厚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折射。我们感受着所代表美的女性光辉形象与顽强的生命力的同时,更是唤醒了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现实的超越。
关键词:女性 光辉形象 悲剧模式 
超越悲剧的哲思——《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4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7-102,共6页黄淑琼 姚达婷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1HSK16)
《老人与海》标志着海明威悲剧艺术的巅峰。小说既融合了悲剧的精神理念,又蕴含了喜剧性的生态智慧,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待自然矛盾复杂的态度。在彰显了人类精神力量之伟大的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态整体意识和对悲剧个人主义的反思...
关键词:《老人与海》 悲剧模式 喜剧模式 生态整体意识 
从“苦”到“情”:论苦情戏悲剧模式的转变——《天涯赤子心》人物分析
《艺苑》2011年第3期60-63,共4页李光柱 
苦情戏不同于悲剧之处在于其先在的道德律令,大团圆结局是这种道德律令的映射。苦情戏是利用悲剧手段达到道德教化目的的。道德教化要催生行为的改变必须顺应变化的价值观念,以此设计新的角色和情节。
关键词:苦情戏 悲剧 天涯赤子心 
试析《俄狄浦斯王》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模式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2-105,共4页李晶晶 
对悲剧的描写一直都在西方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同作家的悲剧模式却各不相同。本文以《俄狄浦斯王》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为视角点,分析宿命论下的悲剧模式以及西方文学对人和命运较量这一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西方文学 悲剧 宿命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