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卿

作品数:21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雅集结社闽派武侠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图书评论》《东疆学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都市文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云若诗歌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3-25,共13页张元卿 
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研究";姑苏宣传文化人才重大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
民国通俗小说家刘云若本为京津地区有一定影响之诗人,惜其诗歌散见于当时报刊,生前从未结集,又为其小说之名所掩,以致时过境迁竟鲜为人知。通过探研其诗歌之来,认为刘云若诗歌主要是以竹枝体(打油体)来记录生活,讽刺现实,具有"诗史"品质...
关键词:刘云若 诗歌 《待起楼诗稿》 
闽派诗群在天津的结社与雅集
《都市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张元卿 
闽派诗群在天津的活动是天津都市文学中很独特的一个内容,它反映了传统诗人和传统诗歌在现代都市的生存状态,是天津都市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研究对象。溥仪进津后,闽派的重要诗人都汇集到了天津,他们在天津的结社和雅集,影响了当地...
关键词:闽派诗群 天津文学 文学生态 结社 雅集 
闽派诗群在天津的结社与雅集(二)
《天津档案》2015年第1期48-49,共2页张元卿 
闽派诗群与后期甲寅派人士的交往 闽派诗群在天津不仅与城南诗社等本地诗人有一定的接触.同时与流寓津门的后期甲寅派人士也有来往.而且他们与甲寅派人士的交往远比与城南诗社要深入。
关键词:诗社 闽派 天津 雅集 结社 甲寅派 交往 诗人 
闽派诗群在天津的结社与雅集(一)
《天津档案》2014年第6期52-55,共4页张元卿 
闽派诗群是清末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诗歌群体,它兴起于清同光年间,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郑孝胥、陈宝琛、陈衍等福建籍诗人为主体,主要成员有五十余人。这个诗群本是宗唐的诗派,后诗风渐转向宗宋,被时人称为“同光体”闽派,但其...
关键词:天津 闽派 诗歌 雅集 结社 清末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 1931年 
邃谷春深——追念来新夏先生
《天津档案》2014年第4期48-50,共3页张元卿 
我读本科时个人兴趣已偏向文史.课余看的多是这类书籍.因没人点拨.走了不少弯路.第一次听说来新夏先生.就在这个时候.也翻过《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等书。感觉来先生的学问既深且正.可自己的底子太差.根本无法进入先生的学...
关键词:来新夏 个人兴趣 学问 书籍 文史 
田野调查与天津都市文学研究
《都市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42-48,共7页张元卿 
在现代都市文学研究领域引进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以田野调查基本手段去接近历史现场,但调查所得不再单一地指向纸面论文,而是设法通过保护历史遗迹来保护历史现场,使得历史现场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使得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场域...
关键词:田野调查 都市文学 文化建设 历史社会学 
天津都市文学生态论纲(1919—1930)
《都市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2-9,共8页张元卿 
以往的现代天津文学史研究较为重视193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研究,但此前的研究相对薄弱;而1919年至1930年这个时段恰是天津文学从古代走向现代的重要时期,然而一直未能有清晰的描述。笔者重新考察这段历史后发现:1919年前,天津的文学...
关键词:天津文学 文学生态 文学社团 通俗小说 
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文学证言——以《粉墨筝琶》为例被引量:2
《日本侵华史研究》2013年第4期88-94,共7页张元卿 
关于日军强征“慰安妇”的证据问题,除了历史文献,有些文艺作品也有相关的描述,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小说《粉墨筝琶》就是其中之一。《粉墨筝琶》主要写程翥青在天津做地下抗日活动的故事,其中围绕其妻林大巧被日伪军警抓作“慰安妇...
关键词:侵华日军 天津 “慰安妇” 《粉墨筝琶》 证言 
郑证因武侠小说新论被引量: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张元卿 
郑证因的生活环境使他熟悉了帮会,而他个人的武术生涯则使他掌握了技击的要领,这二者投注在武侠小说创作之中,经郑氏妙手调理,浑然一体,遂造就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样式——帮会技击武侠小说。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是帮会技击武侠小说...
关键词:郑证因《 鹰爪王》 武侠小说 叙事模式 
萧红《后花园》叙事艺术简论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9期36-37,共2页张元卿 
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叙事方式极有特色,她在借鉴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框架的同时,成功利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转换来刻画人物,营造了越说越心酸、越说越悲凉的艺术氛围。同时,她也很关注民间信仰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大灯花"和"白虎...
关键词:萧红《后花园》叙事艺术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