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

作品数:32被引量:6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中国新生代电影综合性院校外国文学中国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影艺术》《电视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掘非遗类短视频的文化模因被引量:2
《全媒体探索》2024年第7期86-88,共3页汪令涵 朱洁 
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各大新媒体平台为传统手工艺赋予了全新的传播形式。本文研究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创作中的角色与表现,探讨在面对新媒体挑战时的困境与创新,试图揭示非遗短视频背后的文化传承机制。同时结合“模因理论”,讨论传承人身...
关键词:非遗 传承人 模因理论 在场的缺席 新媒体 短视频 
电视纪实访谈类节目的艺术特征与创作启示——以《吾家吾国》为例被引量:3
《电视研究》2022年第11期89-91,共3页朱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实访谈类节目《吾家吾国》聚焦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卓有建树的大家,以晚辈主持人拜访、聊天的方式,重温历史记忆,传递家国情怀。本文从《吾家吾国》的创作宗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分析该节目的艺术特征,同时就选...
关键词:《吾家吾国》 电视纪实访谈类节目 创作特征 
现代性的忧思——论杨德昌电影的人物图谱与教化思想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126-133,共8页曹桐 朱洁 
杨德昌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旗手,其作品聚焦台湾中产阶级的生活与精神状态,重在批判历史及现代文明对个体所带来的影响,刻画了一系列具有当代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并构成特定人物图谱。杨德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多带有一种虚弱的无力感...
关键词:杨德昌 现代性 女性主义 教化 
唯有《山河故人》,可以《地久天长》——对贾樟柯、王小帅两部近作的互文性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50-154,共5页朱洁 
互文性理论强调具体文本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2015年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与2019年王小帅电影《地久天长》在主题、结构、细节、风格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合与相似点。对两部影片的互文性特征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山河故人》 《地久天长》 互文性 
2014年以来大陆犯罪题材电影的创作转向探析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7年第32期204-206,共3页宋鑫 朱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项目批准号:14YJA760060)
2014年以来,《白日焰火》、《烈日灼心》、《冰河追凶》等犯罪题材影片的集中出现,标志着大陆犯罪片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创作观念方面,创作者秉持社会问题意识和类型电影观念,巧妙地平衡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叙事策...
关键词:犯罪片 社会问题意识 个体救赎 
迥异的文化 相同的情怀——《天伦之旅》《大家都很好》《父亲的旅程》比较谈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朱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项目批准号:14YJA760060)
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电影《天伦之旅》珠玉在前,美国导演柯克·琼斯电影《大家都很好》和中国导演毛小睿电影《父亲的旅程》在翻拍经典的过程中,既保留原作精髓又不乏个性化创造。《父亲的旅程》是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在翻拍领域的...
关键词:《天伦之旅》 《大家都很好》 《父亲的旅程》 
电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一次别离》、《安纳托利亚往事》、《两天一夜》给国产电影的启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朱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项目批准号:14YJA760060)
《一次别离》、《安纳托利亚往事》和《两天一夜》,在题材主题上,截取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横断面,探讨复杂真实的人性,堪称人本主义典范;在叙事技巧上,回归传统,外在的戏剧故事与内在的心理冲突,构成强大的叙事张力;在电影风格上,以纪录片...
关键词:《一次别离》 《安纳托利亚往事》 《两天一夜》 人本主义 极简主义 
“静物”有声?——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声音美学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11-116,共6页朱洁 都文伟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产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项目批准号:14YJA760060)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由轮船汽笛声、江水翻滚声、拆迁敲击声构成主导音响,暗示漂泊、流浪的主题;通过人物极其精简的台词、几近空白的沉默,完成极度克制的艺术表达;山西话、四川话、普通话的混杂,呈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成为私人话语权...
关键词:《三峡好人》 声音元素 音响 人声 音乐 
家族史与家国史的浑然交织——评央视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引量:1
《中国电视》2015年第7期44-46,共3页朱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们从中撷取"客从何处来"五字,作为真人秀纪录片的片名,恰与该节目的英文译名"Where I’...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 客从 回乡偶书 艺术质量 英文译名 一段段 陈冲 电视荧屏 精神文化遗产 曾宝仪 
计算机辅助测试背景下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及南京师大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平台建设思考被引量:3
《文教资料》2015年第15期46-48,共3页朱洁 
计算机辅助测试手段的引入,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历史性变革。“机辅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和信度,实现了测试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智能系统适应性不够、机测设施不达标、应试人的技术性失误及...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辅测试” 培训与测试平台 网络化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