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慧

作品数:100被引量:78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刑法犯罪刑法规定犯罪主体刑法解释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依法治网,重在互联网立法的完善——解读习近平互联网大会讲话,完善互联网立法
《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2期174-175,共2页李耀宇 李希慧 
伴随着全球网络空间的扩散,现有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越来越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为此必须有效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变革。如何有效地治理互联网,建设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是当今世界各主要行为体...
关键词:互联网 立法 治理 完善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的关系简论被引量: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98-102,共5页李希慧 焦阳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的宏观关系体现为刑事政策应纳入刑法体系之内,刑事政策通过危害性概念这一"连结点"被导入刑法解释中。刑事政策属于论理解释之"理",符合刑事政策之理才能体现立法的精神,因此刑事政策应成为检验各种解释方法的最后标...
关键词:刑事政策 刑法解释 宽严相济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定性问题研究被引量: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李希慧 周文文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定性在理论上存在很大争议,而司法实践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做法也不一。因此,对混合主体共同贪污问题进行正确定性,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性。根据修正的犯罪构成要件及身份的连带作用,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能够构...
关键词:关键词 混合主体 贪污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犯罪 
共同过失正犯中“共同注意义务”之否定被引量:4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77-86,共10页李希慧 汤媛媛 
长期以来,共同过失犯罪问题的聚讼主要围绕是否具有共同意思联络、是否具有制度实益及其与罪刑法定原则、罪疑从无原则等关系展开,鲜有学者质疑肯定论者所持的"共同注意义务共同违反说"。"共同注意义务共同违反说"实为风险社会中过度关...
关键词:共同过失正犯 共同注意义务 风险刑法 个人责任 个人注意义务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研究被引量: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6-15,共10页董邦俊 李希慧 
中国法学会2010年度部级科研课题"惩治犯罪与刑事和解的平衡"(课题编号:CLS-C1021)
刑事和解是对刑罚目的与功能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与传统报应思想不同的积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提倡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当下,刑事和解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刑事和解是否可以在侦查阶段适用是...
关键词:侦查阶段 刑事和解 适用 引导与规范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医疗事故罪之“严重不负责任”辨析被引量:10
《人民检察》2012年第21期14-19,共6页李希慧 宋久华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严重不负责任",历来是饱受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的一项内容。事实上,其在性质上应当归属为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在内容上包括违反医疗注意义务和具备医疗注意能力,是负有医疗注意义务、具备医疗注意能力的...
关键词:严重不负责任 定性 严重 内在构造 
马克思早期刑法思想研究——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文本依据被引量:2
《刑法论丛》2012年第2期329-352,共24页李希慧 马晖慧 杜衡 
马克思早期在《关于林木盗窃罪的辩论》文本中的刑法思想丰富而深刻,为我们深化和繁荣马克思主义法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刑事立法的标准和原则的客观性;通过对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辨析以确证犯罪客体在犯罪构...
关键词:马克思 早期 刑法思想 刑事立法 犯罪 刑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未经处理”之含义考探被引量: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李希慧 邱帅萍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未经处理"只能解释为"未经刑事处罚",将非刑罚处置措施、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视为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的处理方式是缺乏法律根据的。但是如此解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使得刑罚过于...
关键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未经处理 法律责任 刑法解释 
作为正当化事由的环境犯罪被害人维权运动:实质根据与适用标准被引量:1
《刑法论丛》2012年第1期1-26,共26页李希慧 李冠煜 
横向课题“环境犯罪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为正当化事由的环境犯罪被害人维权运动是环境刑法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它符合正当化事由的一般原理,包括正当防卫、自救行为和劳动争议三种类型。每种维权运动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标准:正当防卫要注意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的运用,自救...
关键词:正当化事由 环境犯罪被害人维权运动 正当防卫 自救行为 劳动争议 
环境犯罪客体研究——“环境权说”的坚持与修正被引量:17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52-62,共11页李希慧 李冠煜 
横向课题"环境犯罪研究"阶段性成果
我国刑法理论重视对环境犯罪客体的研究,学说纷呈,争议激烈。环境犯罪的客体应当为环境权,其主体限于当代人,内容包括环境享受权、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对象为一定范围内的环境。研究环境权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完善环境...
关键词:环境犯罪客体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权 生态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