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铁英

作品数:8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神经病学F波后表面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2年第5期375-379,共5页杜铁英 黄光 王海亮 陈竹林 王俊芳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F波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探讨M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公认的CSR诊断标准,第一步纳入CSR A组106例,正常对照A组45人。CSR A组共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各212根。正常对...
关键词: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 神经根型颈椎病 F波 磁刺激 
F波在临床神经电生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北京医学》2020年第5期431-434,共4页杜铁英 黄光 
F波是评价周围神经病变的功能状态、病变的定位诊断、病变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检测方法。针对F波各参数进行分析,总结F波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F波 神经电生理 临床应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继续医学教育》2019年第8期37-38,共2页陈竹林 黄光 杜铁英 
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项目基金(2018JYJX068)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实践医学,教学内容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解剖内容枯燥乏味,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关键词: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微课 翻转课堂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被引量:7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徐斌 石祥恩 李敏 陈伟东 康更洁 杜铁英 魏娟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以及社科计划资助项目(KZ201510025031);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14JL6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乙酰肝素酶 血管新生 易损斑块 
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社区科研实践活动探索
《继续医学教育》2019年第2期23-25,共3页徐斌 边立立 吴菘涛 孙楠楠 崔健 陆思雨 李东丽 魏娟 杜铁英 
201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资助(KZ201510025031);2017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重点项目资助(17JL07)
目的探讨社区科研实践活动对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名,在临床轮转阶段接受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与社区科研实践相结合方法。结果在接受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基...
关键词:神经内科 社会实践 专业型研究生 能力培养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8
《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第2期43-46,共4页陈竹林 黄光 杜铁英 乔晓会 
首都医科大学2015年校长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5JYY164)
目的探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本科医学生38名,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临床实习 临床思维 解决问题 
亚急性联合变性不典型性三例分析被引量:2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第8期513-518,共6页高金立 刘尖尖 高蕾 李卫东 张颖 杜铁英 黄光 
目的探讨不典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及避免误诊的临床体会。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经过。结果3例患者不典型表现分别为治疗期间出现的激素副作用导...
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 磁共振 误诊 
山豆根中毒致苍白球损害和全身扭转肌张力障碍2例被引量:18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黄光 唐煜 王俊芳 杜铁英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含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等。山豆根具有抗炎、解热、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常用量为3~6g/d,剂量>10g可致中毒。主要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颤抖、抽搐、昏迷、心搏加速、呼吸抑制、...
关键词:山豆根 中毒 苍白球损害 全身扭转肌张力障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