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翼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遗产马尔库塞遗产研究方法论思考记忆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社会科学》《文化研究》《绥化学院学报》《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美学革命——论马尔库塞“造反语言”理论的内在逻辑
《美育学刊》2016年第5期61-66,共6页程振翼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身为西方学生造反运动理论导师的马尔库塞提出了一种极富颠覆性的美学主张,这种理论可以称之为"造反语言"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土壤,并为当时的学生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这种横空出世的语言理论,看似与马...
关键词:马尔库塞 造反语言 《论解放》 “新感性” 
从权力展示到经济理性——由景泰蓝保护折射出的文化遗产政策误区
《文化研究》2014年第3期255-267,共13页程振翼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雷蒙·威廉斯的观点,文化政策不局限于行政领域内的资助、扶持、管理和协调,还涉及国家形象放大和经济理性,即作为展示的文化政策,这种隐蔽性的政策往往被我们忽视。当下,景泰蓝具有国礼、公共遗产、商品等三种重要的功能,而我们目...
关键词:文化政策 景泰蓝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话语 
《一次别离》中的父权危机
《电影文学》2014年第8期25-26,共2页程振翼 
本文结合拉康的"父亲之名"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对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进行精神分析式的解读,在相对微观的家庭层面和更宏大的宗教、政治层面上,阐释和分析了该电影中"父亲"形象和"父亲"功能。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影片反映出了当...
关键词:《一次别离》 拉康 弗洛伊德 
文化遗产与记忆理论:对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被引量:16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39-43,共5页程振翼 
从历史主义的立场对遗产尤其是公共遗产进行批判的做法由来已久,而历史和文化遗产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鸿沟,从历史学的角度对遗产进行研究往往并不完全适用。相反,遗产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之间有着更强的同构性和一致性,它们在...
关键词:文化遗产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记忆理论 方法论 
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被引量:7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48-52,共5页程振翼 邱运华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于其"真实性"的界定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越来越摆脱物质"永恒性"的束缚,并且对当下人类主体的意义则在不断强调,这是一个客观化到主观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实性 遗产旅游 
学科互涉何为?——《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及其启示被引量:2
《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72-75,共4页程振翼 
朱丽·汤普森·克莱恩的《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对当下学术研究中存在的学科互涉、边界跨越问题做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探讨。本文通过阐述该书中对学科互涉的成因和运作,以及作为国家研究体系的学科互涉等三方面问题的论证,...
关键词:学科互涉 边界跨越 文化研究 
马尔库塞何以从“绝望”走向乐观——从《单向度的人》到《论解放》
《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47-149,共3页程振翼 
从1964年的《单向度的人》到1969年完成的《论解放》,马尔库塞在这短短的5年之间完成一个"大悲大喜"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与60时代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连。从悲现走向乐观是一种逐步推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它是马尔库塞积极努力...
关键词: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论解放》 “悲喜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