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炳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方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编组站双线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区间通过能力平图更多>>
发文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铁路》《铁道运输与经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区间通过能力的协调条件被引量:3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265-269,共5页王德 谢文炳 胡思继 郑时德 
论述了铁路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的最佳协调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进行了整体模拟,经过分析,得出了研究点线能力协调关系的新结论和关系式,并给出了实际应用表.
关键词:编组站 车站通过能力 区间通过能力 
繁忙双线区段增加行车量对运营经济影响的分析
《中国铁路》1992年第4期18-23,共6页谢文炳 
文章以京沪线为例,分析和计算繁忙双线区段增加行车量所造成的运营经济损失;建议在我国的技术装备状况和运输组织水平条件下,双线铁路的总行车量以保持在每昼夜120对以下为宜。
关键词:双线铁路 列车密度 经济分析 
编组站分阶段发展的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1991年第10期26-31,共6页陆凤山 谢文炳 
一、问题的提出编组站的建设和发展是以规划运量作为依据的,但由于列车、车列停站时间与编组站的负荷水平成指数关系,所以编组站能力的增加,不能以单一值(最大运量或平均运量),而应该以运量增长的速度和运输过程的不均衡性为标准。
关键词:编组站 发展 
双线铁路平图技术负荷的分析计算
《中国铁路》1990年第11期22-26,共5页谢文炳 
文章在分析我国铁路现行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京沪线两个繁忙区段为例,分析计算出繁忙双线铁路的平图技术负荷取值标准。
关键词:双线铁路 通过能力 技术负荷 
苏联铁路关于运营指标的讨论和变化
《铁道运输与经济》1986年第6期15-17,32,共4页谢文炳 蔡馥秋 
一、苏联铁路的技术进步与铁路运营指标的关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铁路经过一段恢复时期,由于加强了线路上部建筑,采用大型蒸汽机车,以四轮车取代二轴车,发展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提高装卸作业和养路机械化水平,发展自动闭...
关键词:列车平均总重 列车技术速度 养路机械化 装卸作业 运输组织 驼峰编组站 调度集中 二轴车 技术进步 站线长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