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宁

作品数:42被引量:22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访谈录文学《憩园》启蒙精神现代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评论》《社科纵横》《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传播与信息过剩时代的写作
《文艺争鸣》2011年第7期118-123,共6页邵宁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08XZW013)阶段性成果;西北师大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成果
一、信息传播与文学变革与发达国家的物质产品过剩现象相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电脑写作、互联网、手机通讯、激光照排、跨国报业出版公司、成千上万的报刊、难以计数的纸质或电子的出版物,以及由之派生的电子书、搜索引...
关键词:信息过剩 电脑写作 网络传播 产品过剩 发达国家 文学变革 信息传播 激光照排 
乡土中国与家园重建——钱理群先生访谈录被引量:7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77-81,共5页邵宁宁 钱理群 
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08XZW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邵宁宁:您那天说到重建家园的问题,话题好像从汶川地震说起。实际上,这也是我最关心的话题。我自己做文学研究,一个中心话题就是现代文学中的家园问题。对这个问题,以前我常用"现代化与失乐园"来表达。因为我发现。
关键词:家园重建 乡土中国 访谈录 钱理群 现代文学 重建家园 汶川地震 文学研究 
网络传播与新民间文学的兴起被引量:10
《文艺争鸣》2011年第5期152-158,共7页邵宁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家园伦理问题"(08XZW013)阶段性成果;西北师大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成果
在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无论从何角度说,网络的普及都是一个意义至关重大的事件,以手机通讯与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革命,不但使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文化生态和文学观念。
关键词:网络传播 民间文学 社会生活 实际生活 文学观念 文化生态 互联网 革命 
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中的一些观念问题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邵宁宁 
在综合性高校推进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必须克服一系列现实的、观念的困难。除了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还需从根本上反思构成现代文学观念的成规与想象,力求从文学活动出发而非单纯依据文学文本,恰当理解各民族文学在中华文化多元发...
关键词:文学性 民族性 一体性 
战时生活经验与现代国民意识的凝成——以《四世同堂》为中心被引量:10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邵宁宁 
《四世同堂》是一部深刻反映了中国现代国民意识的历史形成的作品。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本位的,人民从根本上缺乏"国民"或"公民"意识。民族战争的爆发,不但打破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传统秩序,而且改变了中国人的家、国想象及自我意识。小说...
关键词:抗战文学 国民意识 社会结构 家族文化 
最后的古典家园梦想及其破灭——论李广田的《引力》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邵宁宁 
《引力》是李广田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小说创作的一项重要收获。由于种种原因,问世六十余年来,这部颇具特色的作品,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重视。虽然作品发表不久,李长之即有一篇《评李广田创作〈引力〉》,...
关键词:李广田 引力 破灭 梦想 家园 古典 小说创作 作品发表 
“80后”之后:“90后”不会产生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74-76,共3页帅泽兵 邵宁宁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科研资助基金项目“80后文学研究”
"80后"之后,"90后"不会产生。这种判断主要基于"80后"之所以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因素已经不适宜于90年代生人,包括网络与文坛格局在内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于"90后"的产生与发展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80后” “90后” 新概念作文大赛 网络 文坛格局 
寻找“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评《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56-158,共3页邵宁宁 
作为老舍研究领域一项有意义的新收获,吴小美等先生的新著《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从探求杰出作家间的血缘联系出发,寻求"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努力发掘老舍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堪称为收获老舍种下的"精神的庄稼",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 精神相遇 启蒙主义 对话性 
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价值观及其超越
《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7期53-56,共4页邵宁宁 
形成于20世纪中国的"现代文学"概念,不仅是对一段文学史的命名,而且是对一套特定的文学价值观的概括性表述。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但改变了这段文学史的原有框架,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形成对这种价值观的...
关键词:工具论 纯文学 文学史秩序 世界文学想象 基本价值观 
郑振铎的文学理想与《文艺复兴》杂志的包容性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32-36,共5页邵宁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0400602)“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日志”;西北师大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文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文艺复兴》是一份颇具包容性的刊物。像郑振铎主编的一系列著名文学期刊一样,它的意图,不在造成文学流派,而在为新文学发展开辟园地。这种有别于流派意识的园地意识,是现代文学期刊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不仅是造成《文艺复兴...
关键词:文学期刊 郑振铎 文学生态 园地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