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华

作品数:28被引量:6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越文化地域文化诗学《钗头凤》陈与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月刊》《古典文学知识》《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陆游研究三十年述评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16年第5期73-82,共10页高利华 
从1985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陆游学术研讨会到2015年"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恰好三十年进程。从全国性的学术研讨起步,伴随着研究观念和方法变迁,经过前十五年的积聚、徘徊和蓄势,近十五年的陆游研究呈现出文献整理...
关键词:陆游 述评 三十年 
《入蜀记》的地域文化价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52-58,共7页高利华 
陆游《入蜀记》是继欧阳修《于役志》后的一部优美的山水游记,其文学价值早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其蕴涵的地域文化价值,似乎更值得珍视。《入蜀记》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南宋时期一次殊为难得的实勘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资料,开了一种文化考...
关键词:陆游 《入蜀记》 实勘 地域文化 
北宋浙东路词坛的地域性取向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9期139-146,共8页高利华 
宋代两浙路词坛盛况空前,但北宋时期的浙东词坛却是很沉寂的,在相当长时期内既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词人,也缺乏如浙西词赖以生存的都市文化氛围。直到北宋中后期,伴随着羁旅行役词的出现,浙东"山水州"开始步入词人视野。一批有影响力的...
关键词:北宋 浙东路词坛 地域 诗性文化 词体 
论陆游之“诗人风致”——兼论从戎为原型的审美回忆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4-79,共6页高利华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宋代山阴陆氏文化世家研究"(10JDYW02Z)的研究成果
朱熹评陆游有"诗人风致",包涵着对其人天分才情的称道和其诗"语意超然"兼备唐风唐韵异量之美的赞许。其实,构成陆游"诗人风致"的核心要素是其体格性分、才情气质所形成的特殊思维方式与书写方式。陆诗的优长在于虚处入笔,时空转换对比...
关键词:陆游 诗人风致 从戎 审美回忆 
秦观的越州之行及相关作品绎说被引量: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24-28,共5页高利华 
在秦观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中,以省亲为名义的越州之行有几个节点值得关注。首先,越州之行为落第后处于情绪低谷之时的诗人提供了一个驰骋文才的平台,使其在频繁的登临宴游、唱酬活动中找回了早年豪迈自信的感觉。其次,越中山水和人文都给...
关键词:秦观 越州之行 次韵诗 怀古词 恋情词 
陆游《钗头凤》是“伪作”吗——兼谈文本中“宫墙”诸意象的诗词互证被引量:6
《学术月刊》2011年第4期107-112,共6页高利华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绍兴越文化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宋代山阴陆氏文化世家研究"(10JDYW02Z)的阶段性成果
陈桥驿径指陆游《钗头凤》词为"伪作";吴熊和以为该词"宫墙柳"一语不合沈园周边环境。事实上,陆游的确在沈园题壁,而且是为他的前妻唐氏,这有《剑南诗稿》大量诗作为证,其题壁的事件、地点、意象都与《钗头凤》词有呼应处。最早记录《...
关键词:陆游 《钗头凤》 伪作 本事 沈园 意象 
陆游隐逸词的地域人文渊薮被引量: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6-10,共5页高利华 
陆游隐逸词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乾道二年(1166)罢归乡居和淳熙七年(1180)出蜀东归退居山阴、宦游严州期间。陆游的隐逸词以越地自然山川、人文文化为背景,受张志和、朱敦儒的影响颇深,与张、朱均是越地隐逸"文化场"中有影响力的人。陆游隐...
关键词:陆游 隐逸词 越文化 
宋代越地的文化家族——以明州鄞县史氏和越州山阴陆氏为中心被引量:4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2-38,共7页高利华 
浙江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越文学艺术论>(06JDYW05Z)阶段性成果
宋代是继魏晋以来越地家族文化兴盛的第二个密集期。以史浩代表的鄞县史氏家族和陆游为代表的山阴陆氏家族的崛起和发展,最典型地体现了宋代文化家族不同于六朝的文化家族诸多的特点。他们崛起于寒门,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或在政坛上有所建...
关键词:越文化 文化家族 鄞县史氏 山阴陆氏 科举 
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高利华 
宋元易代之际,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特盛,浙西和浙东虽只一江之隔,但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浙西以临安(杭州)为中心,浙东以越州(绍兴)为中心,词人结社之风先形成于浙西,继而向浙东转移。"杭越"不仅仅是地望上的并列,而是标志着词坛创...
关键词:两浙路 结社 词人 宋元 文学研究 浙东 浙西 创作 
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论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引量:10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4-29,共6页高利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学视阈来审视文化名城绍兴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当代的意识发现和承传这份地域文化遗产,对于挖掘越文化古老的生命记忆、保存活态的文化基因,使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载体均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越文化 地域文化 绍兴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