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庭

作品数:25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威斯通模型企业并购估值开放式基金实物期权经济附加值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工业技术经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证券期货》《财贸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市场利率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研究
《征信》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黄学庭 邢丞栋 孙自胜 
运用供求关系原理,设定计量模型,探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行为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短期内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但通过货币需求量改变市场利率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SHIBOR 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评价与投资风格研究被引量:2
《特区经济》2012年第3期109-111,共3页戚淑琴 黄学庭 
随着开放式基金数量的增多,如何选择合适的基金对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利用持仓分析法对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进行了研究,得出各个基金的收益风险特性;在计算出各个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后,采用因子风险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对样...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 风格分析 业绩评价 因子分析 
实物期权估值中风险中性概率的确定问题探讨——兼析2011注会教材中一个例子的错误
《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02X期29-30,共2页黄学庭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立项项目"投资银行管理"资助
实物期权分析法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对实物期权估值常用的是二叉树法,而风险中性概率的确定是该方法的关键环节。对实物期权而言,标的资产的价值与其投资支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金融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关键词:实物期权 估值方法 风险中性概率 二叉树法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及换股比率探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6期77-78,共2页黄学庭 
分析了并购协同效应的本质、来源以及并购产生的实物期权类型;指出协同效应价值的测评要依据并购带来的未来增量现金流的特征,以确定采用贴现现金流法还是实物期权法;探讨了协同效应价值对换股比率范围的影响以及以双方股价作为换股比...
关键词:企业并购 协同效应 换股比率 实物期权 
一个实物期权例子求解方法的辨析
《价值工程》2011年第14期159-160,共2页黄学庭 
对注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关于时机选择期权例子中计算报酬率方法的错误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并对该例进行了重新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实物期权 风险中性概率 报酬率 二叉树法 
企业并购估值中的威斯通模型扩展研究
《财贸研究》2008年第2期123-127,共5页黄学庭 
上海市教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并购定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L847)
威斯通模型是企业并购估值贴现现金流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在威斯通固定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未来经营失败概率的估值模型;对威斯通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探讨了企业在超常增长期采取不同投资策略对其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并购估值 威斯通模型 失败概率 投资策略 
对企业并购估价中威斯通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价值工程》2008年第5期159-161,共3页黄学庭 
上海市教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L847)
威斯通模型是企业并购估值贴现现金流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首先对超常增长而后无增长的威斯通模型作了一点修正;接着建立了企业在超常增长期采取不同投资策略时的估价模型;最后分析了新建模型与原模型的差异,并通过数例对两模型进...
关键词:威斯通模型 企业并购估值 贴现现金流法 投资策略 
控制权偏好冲突下的基金营销决策行为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陈鹄飞 黄学庭 陈鸿飞 
从实物期权的全新角度研究基金营销的经营决策行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引入经理控制权偏好分析了具有逆向选择的委托代理问题。设计了以基金投资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经理报酬和决策投资为状态方程的最优控制问题。并构造汉密尔...
关键词:基金营销 实物期权 最大值原理 非线性优化 
对股票红利贴现估价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经济师》2007年第11期31-32,共2页黄学庭 
上海市教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L847)]
有限增长期红利贴现模型是近年来股票估值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然而该模型对第二阶段即竞争平衡期现金流的处理过于简单化。文章分析了不同竞争状况对企业在竞争优势期后总股本收益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股票估值模型,从而使估...
关键词:红利贴现模型 竞争优势期 总股本收益率 
金融全球化理论研究动态
《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黄学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金融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并未产生新古典理论所预测的巨大经济效益。以Stulz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双重代理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国外关于金融全球化的主...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 新古典理论 双重代理问题 所有权集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