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海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医药卫生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媒体传播媒介伦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知识》《今传媒》《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典籍里的中国》创新传播的文化价值研究
《新闻知识》2023年第10期60-64,95,共6页屈小宁 余志海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校传媒专业的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GH16H023)的成果。
《典籍里的中国》是整合主流媒体和学界、演艺界等各方力量,连接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放大资源优势和传播影响力,而推出的全媒体创新表达的一档传播新样态的文化类节目。其创新传播的文化价值在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加持中华民族的身份认...
关键词:《典籍里的中国》 身份自觉 地域自觉 文化自信 多重典范自觉 
医药卫生信息传播的伦理学原则被引量:6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第2期41-43,共3页刘海客 余志海 
陈述和分析的多是诸如医患关系,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内容重大的例子,从探讨媒体对医药卫生内容传播不科学造成的误导入手,进而对其原因从媒介伦理与医学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传播医药卫生内容时媒体应遵从的伦理学原则。
关键词:媒体传播 医药卫生 医患关系 媒介伦理 医学伦理 
青少年对“网络文化”应趋利避害
《今传媒》2005年第10X期19-20,共2页余志海 王喜严 
关键词:网络文化 趋利避害 青少年 网络时代 网络生存 传统文化 网络观 
论记者的服饰语言被引量:1
《新闻知识》2005年第10期33-36,共4页余志海 
一、服饰的语言学意义 服饰语言(Dress Language)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以服装及其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演进,...
关键词:服饰语言 记者 人类历史 社会意义 交际手段 交往过程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 文化内涵 
唐代山水诗风的盛中之变--从《宿建德江》与《滁洲西涧》的比较谈起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73-76,共4页余志海 屈小宁 
唐代山水诗在盛世之音的光环下多被认为风格基本一致,体现出大唐诗风雄浑壮逸的格调,但事实上,自盛唐以降,随着政治局势、社会生活诸因素的变化,唐代山水诗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上说,盛唐山水诗境界开阔,雄浑壮丽,以兴象见长;而...
关键词:唐代山水诗 孟浩然 韦应物 盛中之变 山水 唐代 社会生活 风格 格调 唐诗 境界 
儒家隐逸观与自然观自先秦至唐的演变被引量: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51-57,共7页屈小宁 余志海 
儒家的自然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尚用",二为"比德"。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伦理道德至上向自然山水的转移,山水成为君子德风的比喻和象征。汉儒"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先秦儒学"比德"观念的继承和发扬。经过晋宋玄学对...
关键词:儒家 玄学 隐逸观 自然观 
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情感透视被引量:3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108-113,共6页余志海 
情感作为诗歌的要素之一,在蔡琰五言《悲愤诗》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悲愤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是因为作者把真实的情感推到全诗的核心地位。既真切感人,又复杂矛盾;既有难言之痛,又为众人分忧;既有悲愤,又有鞭挞。...
关键词:蔡琰 五言《悲愤诗》 情感形象 心理条件 音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