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民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吕梁山区乡村社会社会战争根据地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教育理论与实践》《生产力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1930年代阎锡山之“土地村公有”理论——以《大公报》报道及其所刊文章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7,共7页岳谦厚 许永峰 刘润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05BZS031)
1935年8、9月间,山西地方领导人阎锡山为因应中共所发动的土地革命并实现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提出了"土地村公有"理论及其实践办法。就土地政策而言,该办法力图借鉴古今中外土地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以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及...
关键词:阎锡山 “土地村公有” 复兴农村 
晋商经营中的门面文化
《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8期86-88,共3页刘润民 刘素林 
商业门面在明清时期的山西社会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伴随着晋商的崛起与壮大,门面也日益凸现出无比的丰富性和内在生命力。作为门面文化的重要元素,字号、牌匾、楹联、招幌和装饰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山西商人的经营智慧和文化品位,因此...
关键词:晋商 门面文化 
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趋向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10-13,共4页张玮 刘润民 
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新格局,这种趋向适于建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专业门类,并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水准,亦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此特征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最为显著的标识之一。
关键词:留学教育 多元趋向 现代化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被引量:3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6年第2期4-6,共3页苏泽龙 刘润民 
抗日战争进入1941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加强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太行根据地政府根据中央指示,利用和改造了农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冬学”,将政治教...
关键词:冬学 根据地 减租减息 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中的话语表达问题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5年第6期48-49,共2页张玮 刘润民 
在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与学科建设很不切合时宜的“话语”表达问题。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只有走出传统学术表达的“革命误区”,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学术发展的新话语体系,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 教学与研究 语言规范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