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林

作品数:12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晋商人口迁移人口青年自组织艺人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体育与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性体育的国家建构:以“海鸥”女子锻炼队为例被引量:6
《体育与科学》2016年第6期78-85,共8页刘素林 行龙 
本文以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体育典型——山西万荣县"海鸥"女子锻炼队为考察对象,以自下而上的区域社会史视角对集体化时代群众女性体育组织的生成经历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集体体制下新式体育嵌入农业生产、融入乡土生活,重塑女性形象...
关键词:海鸥”女子锻炼队 国家建构 集体化 社会性别 
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建国初期“戏改”中戏曲表演者的角色转换——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48-153,共6页刘素林 韩晓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山西民间戏曲与乡村社会变迁的田野调查"(批准号:10CZS034)的阶段性成果
在建国初期对民间文艺的改造进程中,政府不仅明确了"戏改"的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戏曲表演者从未有过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使得他们由旧艺人转化为接受政府领导的新演员。本文以山西为样本,从社会史的视角入手,考察了建国初期的...
关键词:“戏改” 旧艺人 新演员 戏曲表演者 角色转换 山西 
剪子湾:一个北方村庄的人口迁移与身份认同被引量: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66-71,共6页行龙 刘素林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人口流动与村落结构的关系史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山西剪子湾村为考察对象,从村庄区域环境、谋生方式、历史个性、文化特征、人口流动等几个方面着眼,讨论了人口迁移与民众身份认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问题...
关键词:人口迁移 身份认同 区域社会史 
民国政治与城市规划的地方互动:南京“中央政治区”选址的变更进程被引量: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4期149-158,共10页董佳 刘素林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权利视阈下民国首都南京的营造政治与现代想象;1927-1937"(项目编号:11CZS025)的阶段性成果
1929年底《首都计划》制定出台后,原本在《首都计划》中已有定论的"中央政治区"选址问题,却因政治因素影响而重生变数。从"中央政治区"最终地点和设计方案的产生经过看,城市设计并不以技术性、艺术性、法制性和民主性等原则为据,而是以...
关键词:民国政治 城市规划 “中央政治区”选址 “中央政治区”规划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青年自组织发展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3,共3页刘素林 
青年自组织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无边界化,决定了它能够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青年自组织的低水平发展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也可能使其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双刃剑"。所以,我们要以和谐理念去锻造青年自组织的和谐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 青年自组织 和谐文化 
浅析青年工作的预见性
《沧桑》2010年第3期81-82,共2页帅润 刘素林 
青年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思想,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青年工作者若能深入到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详细地分析总结,就能把握他们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使青年工...
关键词:青年工作 预见性 方法与途径 
青年自组织舆情信息功能分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89-91,共3页刘素林 
青年自组织的蓬勃发展使其舆情信息功能日益凸显。通过介绍和剖析青年自组织的舆情汇集功能、舆情分析功能和舆情传输功能,提出了改变目前舆情信息工作低效状态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青年自组织 舆情信息 功能分析 
筚路蓝缕异乡路:剪子湾的人口迁移(晚清—1949年)被引量:1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5期82-91,共10页刘素林 行龙 
剪子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移民村庄,分析其人口变迁的过程,可为观察与研究城郊农村社会转型尤其是20世纪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标本。采用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和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对剪子湾遗留的地契、清队登记表、口述资料...
关键词:剪子湾 人口 迁移 
浅析近代山西雕刻
《文物世界》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刘素林 董佳 
关键词:雕刻 山西 近代 
晋商经营中的门面文化
《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8期86-88,共3页刘润民 刘素林 
商业门面在明清时期的山西社会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伴随着晋商的崛起与壮大,门面也日益凸现出无比的丰富性和内在生命力。作为门面文化的重要元素,字号、牌匾、楹联、招幌和装饰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山西商人的经营智慧和文化品位,因此...
关键词:晋商 门面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