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作品数:2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更多>>
发文主题:《神农本草经》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三七粉陶弘景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农村新技术(加工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胆南星挥发性成分的发酵年份识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年第7期197-204,共8页何佳 南铁贵 刘天睿 赵玉洋 刘颖 金艳 袁媛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B014,CI2021A041);国家科技性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800);青年岐黄学者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Z16-ND-12,ZZ16-XRZ-105)。
目的: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未发酵胆南星、一年制胆南星、二年制胆南星和三年制胆南星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以识别不同发酵年份的胆南星。方法:采集不同发酵年份的胆南星样本,利用HS-SPME-G...
关键词:胆南星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发酵年份 
不同部位三七粉显微特征及质量标准被引量:7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年第23期34-39,共6页刘颖 苏桂云 芦海生 刘春生 
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一)项目(201507002-4-2)
目的:建立三七主根、剪口、筋条不同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感官、色度测定、显微、理化、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结果:不同药用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在外观颜色、显微特征、灰分、含量测定几个方面有明显区别,感官和显微特征...
关键词:三七粉 不同部位 颜色特征 显微特征 灰分 
泻火平肝的野菊花
《首都医药》2014年第13期42-42,共1页苏桂云 刘颖 
每年秋季期间,在山坡或路边的草地上,人们常可以看到成片的黄色小花悄然绽放,遍布山野。这种小花看似普通,却是一种少常用中药,名曰野菊花,义名山菊花、野黄菊、苦薏。《本草纲目》载:“苦薏,处处原野极多,与菊无异,但叶薄小...
关键词:野菊花 平肝 泻火 《本草纲目》 常用中药 草地 苦薏 
平贝母最细粉的加工与生产
《首都医药》2014年第11期46-46,共1页苏桂云 刘颖 
平贝母是药用贝母的一种,主产于东北,已有百余年历史,功效与川贝母类同,在《中药志》(1959年版)及东北的中草药书籍中均有记载。
关键词:平贝母 加工 细粉 贝母类 中草药 东北 
绞股蓝的加工与鉴别
《首都医药》2013年第3期47-47,共1页苏桂云 刘颖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甘茶蔓"、"七叶参",属葫芦科草本藤质攀援植物。古时民间把它作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明代称之谓"神仙草"。绞股蓝被誉为"第二人参"绞股蓝起名始于1525年,明嘉定四年朱橚所著《救荒本草》一书。197...
关键词:绞股蓝 鉴别 加工 慢性支气管炎 救荒本草 中西结合 有效成分 七叶胆 
大黄的传说
《首都医药》2012年第21期49-49,共1页苏桂云 刘颖 
大黄也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以青海产"西宁大黄"质量最佳。
关键词:西宁大黄 传说 青海产 
直接口服三七粉的加工生产与鉴别被引量:4
《首都医药》2012年第9期45-45,共1页苏桂云 刘颖 
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又名山漆、金不换。李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和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三七为常用中药,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
关键词:三七粉 鉴别 加工 口服 《本草纲目》 五加科植物 常用中药 道地药材 
熟地黄的炮制与加工
《首都医药》2012年第7期54-54,共1页苏桂云 刘颖 
地黄始戴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令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本草有坐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之分。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f:燥块根。地黄主要为栽培。以河南修武、温县、武陟、沁阳等地产量最大,质最最佳,为...
关键词:熟地黄 《神农本草经》 加工 炮制 玄参科植物 道地药材 李时珍 干地黄 
红景天的生产工艺与鉴别被引量:1
《首都医药》2011年第23期49-49,共1页苏桂云 陈维军 刘颖 
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服用红景天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等;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清热,并止带下的功效。藏《四部医典》言其“...
关键词:红景天 生产工艺 《神农本草经》 鉴别 《四部医典》 医学典籍 活血止血 清肺止咳 
半夏的炮制工艺及功效鉴别被引量:1
《首都医药》2011年第19期42-42,共1页苏桂云 刘颖 
半夏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半夏炮制品年销售量在5000吨左右,多年来已经成为我国药材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半夏根据炮制工艺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关键词:炮制工艺 清半夏 《神农本草经》 鉴别 功效 天南星科植物 常用中药 主流品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